中暑外治有妙方

2016-07-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杏 林 浏览:14175 次 

□胡献国

   中暑为夏天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就要警惕中暑的发生。比如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劳、四肢乏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能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为先兆中暑;若有发热,体温高于38摄氏度,并伴有皮肤灼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者,为轻症中暑;若症状不见好转,反复出现昏迷、痉挛、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者,为重症中暑,此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中暑多为暑热侵袭所为,应采取清热、解暑等治疗措施,现介绍几则外治方,对于缓解中暑之症状,效果显著。
    纳鼻疗法  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备用。每次取少许细辛末搐鼻取嚏。细辛有辛温宣散、开通九窍的作用,取嚏则肺气宣通、气机顺畅,故可以消除胸闷等症状,此为急救之外治法,适用于夏季外感暑邪,气机郁闭而头昏头晕、胸闷心烦,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者。
    药浴疗法  藿香、佩兰、香薷、薄荷各等量,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天2次,每次10~30分钟。适用于肢体重困,并伴有发热等中暑症状者。
    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为十宣穴、曲泽穴、大椎穴、委中穴、金津穴、玉液穴。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者在大椎穴拔罐进行辅助治疗。对轻症中暑者,刺血后挤出数滴血,随后,不适之症状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针刺后约10分钟,患者的神志即可转为清醒,继而热退汗出,症状逐渐有所好转。
    按摩疗法  轻症中暑者,可取足三里穴、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内关穴5个穴位,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三五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可增加人中穴、十宣穴、委中穴、阳陵泉穴、少冲穴5个穴位,以点掐、按压为主,每个穴位点掐、按压三五分钟。经过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具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