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难在哪儿

2016-07-2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管理论坛 浏览:19499 次 

□丁林国  薛 松

   自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各地就分级诊疗工作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从国家层面来讲,推行分级诊疗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指导意见》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首先要找准分级诊疗的难点,而最大的难点就是我国人口众多,优质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匀。再加上不少疑难杂症患者慕名到全国各地医疗机构求医,导致许多大医院、知名医院人满为患,甚至屡屡出现“一号难求”的现象。这说明当地的医疗卫生资源满足不了他们的健康需求,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着力解决人才资源分布均衡问题。从当前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来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多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从宏观层面讲,国家要鼓励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等不发达地区,帮助和带动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同时,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把专业技术人员留在当地,提高当地医疗技术水平,造福当地群众。
    第二,要着力解决医疗设备问题。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不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偏低,缺乏高精尖医疗设备,导致当地医疗机构无法开展一些高难度的复杂手术。为了避免医疗设备闲置,笔者建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联合当地医疗机构,购置必要的大型医疗设备,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对于当地不能开展的一些复杂手术,可以邀请外院或外地专家到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尽量减少到外地就医的患者人数。
    第三,要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有益的尝试。要推行分级诊疗,政府部门必须给医疗机构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不能用“政策思维”设置障碍。对于分级诊疗模式,医疗机构应有更多的参与权、发言权;政府部门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有所突破,不能被现有的政策框架束缚住。但是也要把握一个前提,即以“人民群众满意、减轻患者负担”为出发点,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分级诊疗工作中来。果能如此,分级诊疗的路径或许会越来越清晰。
    第四,要把信息化技术融入现代诊疗方式中。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要鼓励医疗机构与信息化技术研发企业合作,并为他们深度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障双方的权益。各地医疗机构借助远程会诊系统、微信等平台,通过浏览病历、视频互动、发送图片等多种方式交流治疗经验,为基层医生解疑释惑,指导分析病情,提供科学化的治疗方案,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信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它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也减少了患者由于长途跋涉而产生的经济负担。
    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行,最终目的是在减轻患者痛苦或消除疾病的同时,减轻患者的各种负担,帮助患者尽快走出因病致贫的困局,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应该鼓励各地探索各种有益的分级诊疗模式,而且要出台完善的配套政策,使分级诊疗模式“遍地开花结果”,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