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濂与襄陵酒

2016/11-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杏 林 浏览:11257 次 

□周益新

    明代医史学家李濂,字川父,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李濂的先祖以医技闻名,据史料记载,其有6位先祖以医生为职业。其中,李濂的一位先祖在北宋时期,由于治愈皇太子的疾病,皇帝欲赐官太医丞,因其坚决推辞,乃赐金钟,于是人们称之为“金钟李氏”。
    李濂少负俊才,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曾经撰写《理情赋》,其好友左国玑持以示李梦阳(明代中期的文学家)。“李梦阳颇嗟赏,访之吹台(位于开封市城墙的东南部),自此声驰河洛间”。正德八年(1513),李濂乡试高中第一名,正德九年(1514),联捷甲戌科二甲进士,授官沔阳(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知州,不久,迁宁波府同知,擢升山西佥事。嘉靖五年(1526)免归。《开封府志》中说李濂:“坐忤权贵,嗾言者论罢,遂致仕归,年才三十八。杜门谢客,日以著述自娱。”他遭人嫉妒,被革职还乡。况且,他看破了仕途的险恶,便不再辩解,从此,李濂开始了长达40年的田园生活。他的著作有《嵩渚集》一百卷,《观政集》一卷以及《与李氏居室记》《祥符文献志》《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等,流行于世。李濂致力于写作,曾经收集历代医家事迹,著有《医史》十卷,其前五卷系录自《左传》《史记》以及金元时期医家李杲的著作等,共收集55位医学家的医疗事迹;同时,又为张仲景、王熙、王履、戴元礼、葛应雷等医家补写传记等。此乃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史人物传记专著。
    李濂在山西任按察司佥事时,“才器闳迈,吏事精敏”。上任不久,他就遍访晋地,增广见闻。“行处漫留短咏,百年聊记吾踪”。他写下了《战城南》《塞门冬夜》《宁武关》等诗,记述了当时塞北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况。其中,李濂撰写的《弟洛为猗氏学谕以襄陵酒方见示如法酿造良佳赋此答意》一诗,称赞:“襄陵自昔称名酒,猗氏于今得秘方。传示故园知汝意,酿成新味与谁尝。金盘滴露泠泠白,玉碗浮春冉冉香。倚瓮题诗寄吾弟,西斋风雨忆联床。”至今读来,感人至深。
    从该诗中可知,李濂之弟李洛在任猗氏县学谕期间,获得了襄陵酒的酿制秘方,并告诉了李濂。李濂亲自遵照秘方酿酒,使“襄陵自昔称名酒”的这一佳酿传播到故乡汴梁(今开封市),并称赞此酒“金盘滴露泠泠白,玉碗浮春冉冉香”,因为胞弟赠方,他心存感激,倚瓮题诗,表达了两地暌违,“酿成新味与谁尝”的遗憾,回忆了西斋共读、联床风雨的手足之情。可见李濂不仅以《医史》一书称誉医林,还对襄陵酒的酿制、传播做出了贡献。
    襄陵酒因产地在山西襄陵(山西省襄汾县的下辖镇)而得名,襄陵以有春秋时期晋襄公之陵而得名,《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县东南有晋襄公陵,因以为名。”《通典·州郡典》中记载:“襄陵,汉旧县,有赵襄子墓,又有晋襄公之陵,因以为名。”1954年,襄陵县与汾城县合并,改名襄汾县。襄陵酿酒历史悠久,据《襄陵县志》记载:“襄陵酒始于古之刘白堕,白堕襄陵人。”襄陵酒在明代,可以说是和“羊羔酒”不相上下的名酒,《山西通志》中有“襄陵亦称佳酿”的记载。故当地有“襄陵佳酿甲天下,水清玉洁赛汾州”的民谚。可见,襄陵酒历史之悠久,地位之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西襄陵酒、蓟州薏苡酒皆清烈,但曲中亦有药物。”可见襄陵酒不仅为宴饮之佳酿,还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药酒。
    (作者供职于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