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了,您的皮肤准备好了吗?
2016-12-1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生活 浏览:15942 次□于 灵
一个接一个的“悬崖式跳水”降温,让郑州市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走在铺满落叶的路上,寒气一阵阵袭来,笔者不由得加快了脚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空气也越来越干燥。皮肤随之出现了干燥和瘙痒症状,这既损伤了皮肤,又扰乱了睡眠。下面,笔者推荐给大家一些应对皮肤病的措施,让您的皮肤适应冬季的严寒,避免出现瘙痒等现象。
瘙痒症
瘙痒症的别称为皮肤瘙痒,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症状。根据皮肤瘙痒的范围及部位,一般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此病常见于老年人,冬季症状较重,且反复发作,临床上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但会出现剧烈瘙痒等不适症状。时常因患者反复搔抓而出现继发性皮肤损害,比如抓痕、血痂等。出现此类症状的患者,多数情况下与皮肤干燥有关。在秋冬季节,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皮脂量减少,再加上老年人皮肤代谢较年轻人明显较慢,皮肤屏障受到损伤,在遇冷、衣物摩擦、热水烫洗等刺激下,就会诱发和加重瘙痒症状。当然,瘙痒症也可能由系统性疾病诱发,比如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肝肾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因此,如果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的皮肤科医生,以便寻求指导和治疗。
特应性皮炎
此类疾病多见于儿童,同样出现反复的瘙痒症状。与瘙痒症不同的是,特应性皮炎患者本身就存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对外界的抵抗能力下降。冬季天气干燥,会加重皮肤水分的丢失,致使皮肤干燥、粗糙、脱屑,难以耐受任何冷热刺激,从而诱发或加重疾病。患儿时常搔抓明显,躯干、四肢可有红斑、丘疹等,严重者可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等现象。对于此类患者,症状严重时可以口服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来控制病情。应加强保湿剂以及含有神经酰胺的屏障修复剂的应用,以此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这往往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不应一味地外用各种药膏。
皲裂性湿疹
不管在什么季节,湿疹均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是,在冬季,皲裂性湿疹最为常见,其主要因皮肤干燥、缺水所致。此时,我们的手足就像“干旱时的田地”一样裂开了一道道“沟壑”。这好像在提醒我们,在干燥的天气里更要多保护手足部位,不要使用含碱性较高的肥皂等,尽量选择温和的清洁剂,避免接触各种物理、化学物质,以免刺激皮肤。可多涂抹偏油性的护手霜,以便滋润、修复皮肤,促使皮肤更好地抵御外界刺激。
鱼鳞病
鱼鳞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并伴有鱼鳞状脱屑。本病多在儿童时期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位皮肤干燥、粗糙,并伴有褐色菱形或多角性鳞屑。比如鱼鳞样表现,可伴有四肢伸侧毛囊角化性丘疹,在冬季症状较重,夏季症状较轻。目前,该病无根治方法,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应加强保湿剂的应用,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和促进正常角化。必要时,症状轻微者可外用含水杨酸类药物,来祛除过度角化的鳞屑;症状严重者,可使用维甲酸类药物治疗。
总之,在冬天,人们应对手足部位要多补水,做好保护皮肤的各项工作,才能使您的皮肤抵御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进而消除皮肤过敏、干燥、瘙痒等症状。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