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身注意自我监护
2017-02-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杏 林 浏览:13598 次□胡献国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已被众多老年人接受。运动不仅能提高生命质量,而且能助人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不过,老年人多数脏器功能减退,再加上患有一些慢性病,运动时应注意自我监护,循序渐进,方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老年人在运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监护。
呼吸 在运动时,人体需氧量增加,呼吸加快,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老年人在运动时呼吸不可过快,呼吸次数以每分钟24次为宜;若在运动中出现频繁咳嗽、气促、胸闷和呼吸困难,则应减少运动量或停止运动。
心率 心率一般可以从脉搏中测得。对于60岁以内的中老年人来说,若运动后每分钟脉搏次数不超过120次,说明运动量适宜;若达到130~140次,说明运动过量,应减少运动量,以免心脏负担过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运动时脉搏次数应不超过每分钟110次,若出现脉搏次数减少或脉律不齐,则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一般而言,健康的老年人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脉搏次数恢复正常;若不能及时恢复,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
睡眠 运动过后,大多数老年人的睡眠都会得到改善,如睡眠质量提高、入睡容易、睡眠熟实等。反之,若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出现失眠或失眠加重、伴有腰酸腿痛等情况,则说明运动过量,老年人应予以调整。
疲乏 一般来说,老年人在运动后,特别是刚开始运动时,会出现轻重不等的疲乏感,但是随着运动的经常化,身体的适应性增强,疲乏感会逐渐消失;若在运动后不仅不觉得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反而疲乏感越来越重,甚至产生厌倦感,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适当调整运动节奏和运动量。
体重 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可每周测一两次体重,最好在每周的同一时间测定。一般而言,刚开始运动的人在运动三四周后体重会适当下降,这是新陈代谢增强、脂肪减少的缘故,随后体重会相对恒定。若运动后体重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则可能是运动过量或其他原因,老年人应及时查明原因,以免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