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精英团队 占据医学高地 ——河南省呼吸与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探访

2017-03-1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9105 次 

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王建明 陈亚平

    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禽流感……近年来,呼吸危重症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公众安全。
    面对复杂的呼吸疾病发展态势,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积极申报成立河南省呼吸与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打通实验室与临床之间的通道。
    至此,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历经26年的传承发展,成为郑州市呼吸专业的“龙头”科室:设有呼吸内科一区、呼吸内科二区、呼吸介入病区、高新呼吸科以及呼吸与重症监护室(RICU)5个医疗单元,拥有成熟的人才梯队,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呼吸疾病与呼吸危重症临床救治中心。
介入治疗 打通呼吸通道
    呼吸内镜微创介入技术因风险大、难度高,一直是业界公认的技术难题。但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由主任张华带领的团队却敢于攻坚,并于2016年在省内率先开设呼吸介入病区。
    来自濮阳的29岁的吴女士,因煤气中毒在当地医院进行气管插管抢救。由于是疤痕体质,吴女士后来出现了气管狭窄,呼吸困难,医生不得已为其放置了硅酮支架。但是放置支架后需要间断复查气管镜,吴女士遂于2016年12月22日慕名来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该科呼吸介入团队在全麻下应用硬质支气管镜取出硅酮支架,并给予镜下冷冻及球囊扩张治疗,连续治疗3次后,吴女士狭窄的气管终于通畅了。
    此外,该院呼吸内科可开展虚拟导航及气道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中央气道肿瘤消融,气管狭窄介入治疗(冷冻、球囊扩张、高频电刀),气管内金属支架、硅酮支架植入、取出术。
精准治疗 解决呼吸之痛
    肺癌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其治疗已不能单纯依靠“一把刀、几片药、烤几次电”来解决。该院呼吸内科团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们把“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作为肿瘤治疗新的发展方向。
    “重点学科的优势就体现在疾病诊疗的精准和个体化上。”张华介绍,依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该院可为患者制订科学规范、个体化的诊断、治疗方案。同时,依托医院的周宏灏院士工作站及转化医学中心,可进行基因测序,进行精准靶向治疗。
    2015年4月,72岁的李老先生因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经胸腔镜胸膜活检,确诊是腺癌。依据基因分型,提示患者可以应用靶向药物进行精准肺癌治疗。治疗7个月后,患者出现耐药,再次进行基因检测查找原因后,医生改变了基因治疗方案,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症监护 演绎生死时速
    1月20日,农历小年,久违的太阳冲破雾霾绽放笑颜。病房内,准备出院的李老太太心情如冬日暖阳一般。
    2016年年底,李老太太因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住进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与重症监护室。当时,她语言表达困难,经过呼吸科团队20天的救治,李老太太终于康复出院。
    在救治危重症患者方面,该院呼吸内科无论技术设备还是救治能力,都可谓省内领先。
    该院2009年较早地在河南省成立呼吸与重症监护室,开展了机械通气、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肺复张、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超声等生命支持和检查技术。
    “2016年年底,河南省呼吸与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在呼吸内科领域开创了一条‘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融合’的临床学科重点实验室发展道路。”张华坦言,一方面,实验室可以将临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基础研究人员,可为基础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原始科学数据和学术理论创新的依据;另一方面,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技术方法及时指导、应用于临床研究,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造福更多患者。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