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睡眠 远离慢病 打呼噜是一种病

2017-03-2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动态 浏览:12707 次 

本报记者 冯金灿  文/图

3月21日是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当天,河南省人民医院举办“关注睡眠 行动你我”大型义诊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参加。

    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有24.6%的居民在睡觉这件事上“不及格”,高达94.1%的人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睡眠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令人忧心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这一差距还在扩大。
    3月21日是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 远离慢病”。当天,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晓菊提醒,长期睡不好觉,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引发诸如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癌症、抑郁症之类的躯体和精神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儿童睡眠问题应引起重视

    张晓菊说,长期睡不好觉会带来各种身心疾病,并且容易造成脑神经衰弱,催人衰老。从前,失眠是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如今,睡眠问题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统计数据显示,能“一觉到天亮”的青年只有11%。
    在出现各种睡眠问题的人群中,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张晓菊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且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学龄儿童睡眠不满9小时的比例为38.0%,日间嗜睡发生率为4.4%,经常日间嗜睡者占26.9%。城市儿童睡眠问题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儿童。慢性失眠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5~12岁儿童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患病率为12.0%。”张晓菊说,经常出现日间嗜睡的儿童更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减退和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其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也低于同期健康儿童。同时,睡眠问题还可使孩子们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超重与肥胖等多种躯体疾病,甚至导致心理疾病;长期张口呼吸不能及时纠正将影响儿童颌面骨骼的发育,造成不可逆的结果。
    在不同学龄段的孩子中,高中生睡眠问题更为突出,他们正处在学业和心理状态改变的双重压力之下,普遍存在失眠问题。失眠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失眠会增加青少年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而有抑郁、焦虑问题的青少年出现失眠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

打呼噜是一种病

    张晓菊说,睡眠质量问题最常见的是“打呼噜”,医学上称之为“睡眠呼吸障碍”,易造成睡眠过程中反复的间断性缺氧,从而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主治医师孙贝说,最新研究表明,90%的中风、77%的高血压病以及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都与“打呼噜”密切相关,同时其还有30%的概率导致猝死,应当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人在打呼噜时会处于长时间的缺氧状态,而缺氧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孙贝说,“打呼噜”不仅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影响这些疾病的正常治疗。比如高血压病,有的病人三四种降压药一起吃,血压还是降不下来,就是因为睡眠呼吸暂停没有得到根治的原因。“白天吃完降压药,晚上还是缺氧,血压很难降下来。”孙贝说。
    据了解,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过度肥胖。人到中年后,身体发福,呼吸睡眠暂停往往呈现高发特点。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小胖子”逐渐增多,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年龄段也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
    孙贝说,人在睡眠时处于肌肉松弛状态,无法像清醒时那样调节呼吸的频率和节奏,而肥胖的人因为喉部脂肪堆积,压迫咽部导致呼吸道狭窄,因此会出现呼吸不畅和“打呼噜”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睡眠呼吸暂停。因此,如果家中有肥胖者,对他(她)们的睡眠状况应当格外关注,一旦发现“打呼噜”,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一般来说,小而密、很均匀的鼾声属于病情较轻的阶段,而到了我们所说的鼾声如雷的时候,病情往往比较严重了。如果出现打呼噜过程中突然清醒的情况,更应该高度警觉。”孙贝说,长时间缺氧到临界点时,大脑会突然清醒过来,这其实是人脑对危险的一种本能反应,对患者来讲已经十分危险。如果某段时间过于劳累或者喝了很多酒,很可能导致大脑在缺氧时无法及时唤醒意识,导致猝死。因此,碰到这种情况,应当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治好并不难

    据了解,睡眠呼吸暂停虽然危害很大,但是要治好并不难。张晓菊说,对于已经开始打鼾的患者,主要是采取佩戴呼吸机的方式进行对症治疗;对于大多数由肥胖引起的患者,同时采取控制体重的方法予以根治。一般来说,3个月时间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缓解症状。一是睡姿由仰卧改成侧卧,适当抬高床头,可以减轻睡眠呼吸道塌陷,明显减轻呼吸暂停的次数和低血氧的程度;也可以在睡衣的后背缝一个小口袋,里面放一些皮球等硬物,促使病人仰睡,这是一种传统的但很有效的处理方式。
    对于健康人来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预防睡眠呼吸暂停:一是平时多锻炼身体,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二是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必多,6~8小时足矣,但一定要保证睡眠时段一致。如果今天晚上10时睡觉,明天晚上12时睡觉,就算睡够8小时,也算不上是作息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如果熬夜后没睡好,常常选择在第二天白天补上一觉,到了晚上反而又会睡不着。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单靠睡眠时长并不能睡眠质量,最好的办法是提高自然调节,第二天喝杯牛奶、用热水泡脚,按时入睡,尽早回归正常的作息规律。

    3月20日,开封市中心医院举行了题为“春天的问候——聆听春的呼唤,唤醒沉睡的记忆” 阿尔茨海默病病友联谊会。图为护士与病友进行手部运动趣味活动。该院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更好地普及阿尔茨海默病的知识,传播科学的照料方法,使“关爱健康、防治痴呆”的理念深入人心。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李 季/摄

    “您知道打呼噜是一种病吗?打呼噜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呢?我们来给您讲一讲……”3月21日,黄河三门峡医院睡眠中心、呼吸内科、耳鼻喉科、儿科、神经内科、体检科、健康管理科医务人员在门诊大厅举办世界睡眠日宣传和义诊活动。
 刘 岩/摄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