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仁手传经典 “七味烧伤酊”重绽魅力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探访
2017-05-0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卫生监督 浏览:15788 次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侯巧红 楚 哲 文/图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副院长金振铎的工作照
小李工作时不小心被蒸汽灼伤,几乎整条左臂红肿、起泡,疼痛难忍,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被诊断为Ⅱ度烧伤,医生为其开了该院药学部自制的“七味烧伤酊”(原名“烧伤酊剂”)。用药几分钟后,小李的疼痛就缓解了。
看似普通的药水,却有着神奇的功效。自20世纪60年代“烧伤酊剂”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问世”以来,先后有数十万轻度烧伤患者因此受益。
半个多世纪以来,“七味烧伤酊”的物理形态、生产工艺等几经改变,但不变的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几代药学人潜心钻研、默默奉献的职业精神,更是匠心传世、弘扬经典的大医情怀。
源于一个善举
睹物思情,饮水思源。让老百姓如此信赖的“七味烧伤酊”,有着一段特殊的“身世”。
据《郑州市卫生大事记》记载:新中国成立前,芦医庙的“肥丸儿”、县前街的“黄氏眼药”、北关的“金氏烧伤药”,是郑县(今郑州)的三大传统名药。北关的“金氏烧伤药”,说的就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副院长金振铎贡献的祖传秘方。
金振铎出身中医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熏陶,成年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从医之路。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金振铎的母亲就用自家的烧伤药治疗过不少患者,即采用多味中草药混合制成粉末,再用小磨油调成糊状涂于创面,因具有良好的止痛、消炎作用而深受大家欢迎。
身教胜于言传。为了造福更多患者,将家族精神传承于世,金振铎于1959年将此秘方捐出。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此方后,专门从外科病房划出12张床位进行临床用药观察。事实证明,此方剂对Ⅰ度、Ⅱ度烧伤疗效显著。一传十,十传百,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特效烧伤药的消息传遍郑州,传到省外。
创面外用药是治疗烧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当时临床上治疗烧伤的外用中成药寥寥无几。
基于此,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专门派人赴北京学习酊剂的制作方法,并根据许多药物有效成分能溶解于乙醇的特点,将粉末状的“金氏烧伤药”改进制成酊剂,并更名“七味烧伤酊”。
变身后的“烧伤酊剂”,不但疗效更加显著,使用也更加便利。
杨女士的儿子牛牛(化名)今年4岁,性格外向,特别淘气。“小磕小碰虽然在所难免,但是万一烧着、烫着,可就麻烦了。”
虽然百般小心,可令杨女士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天晚上,牛牛一下子将杨女士临时放在地上的半锅开水踢倒,滚烫的开水浇了牛牛一腿。
杨女士抱起大哭的牛牛,直奔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七味烧伤酊”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使用率极高,是急诊科的必备应急药品。急诊科值班医生立即将药品喷洒在孩子患处,不一会儿,孩子就停止哭闹。得知孩子是轻度烫伤不会留疤,杨女士松了一口气。
“‘七味烧伤酊’适用于面积小于20%、皮肤未溃破的烧伤患者,具有收敛消炎、防止痂下感染、保护上皮生长的功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夏成德说,“以前,用药后还得包扎、反复换药。现在,患者及家人可自行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价格相对低廉。”
就这样,“七味烧伤酊”成为广大市民家中的常备烧伤良药。
“七味烧伤酊”获生产销售权
自古以来,中药的选料、炮制、鉴定、检验、流通等各个环节都凝聚着匠心。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更需要几代乃至十几代人的悉心呵护,薪火相传。
纵观“七味烧伤酊”的“前世今生”,很多人不禁震撼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郑州市第一人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庆说,早在20世纪,该院就对“烧伤酊剂”完成了首次注册。随着国家对药品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七味烧伤酊”无论从原材料上还是从制剂工艺上,都要进行部分改进,并申请再注册。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药材好,药才好。”面对目前市面上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现状,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内各大著名药材市场采购道地药材,甚至到药材原产地采挖药材。
其间,他们克服迷路、汽车爆胎、天气恶劣等困难,最终在当地中药专家及药农帮助下,找到了优质的药材标本。
为了控制制剂质量,他们又到专业的药厂,在实验室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对药品成分含量进行检验,结果完全符合质量要求。2017年4月10日,“七味烧伤酊”终于获得生产销售批文。
打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攻坚战”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药学部的工作就是照方抓药这么简单。其实,各类药品从采购、贮存、领用、调配、审核,直到发至患者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小的学问。
据李庆介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成立于1959年,拥有60名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设有西药库、中药库、输液库、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中药房和住院药房,可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用药需求。
团队齐心,其利断金。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强大的凝聚力,让他们在每一次的挑战中迎难而上,所向披靡。
2017年3月15~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委派专家组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现场检查,该院烧伤科、神经内科等10个专业组顺利通过审批,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之一。
喜讯传来,药学部全体人员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药物临床试验是确证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必要环节,对医疗机构来说,更是提升科研水平、开展循证医学研究、促进合理用药等的有效途径。
认识到这一点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的申请工作。
当时,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余宏伟的安排部署下,各部门分工明确,通力配合。承担“重头戏”的药学部,更是肩负着对10个临床科室进行资料整理、汇总的重任。
时间紧、人手缺……面对重重压力,药学部在主任的带领下,勇挑大梁,冲锋一线。临检前的20多天,大家不分昼夜、坚守岗位,拼尽全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我们科室几乎都是年轻人,有几位女同事刚刚生过孩子,还在哺乳期。那段时间,她们舍小家顾大家,没有半句怨言。”提起科室人员,李庆有掩饰不住的欣慰和自豪。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这句话来形容药师的工作可谓恰如其分,也正因为如此,药学部的工作才更显魅力。始终秉承“药师在您身边,为您的健康服务”的理念,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持续提升药品质量……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承载着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大大的梦想,他们在守护中原百姓健康的路上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