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的心外技术 醒目的“洛阳名片”

2017-07-1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洛阳新闻 浏览:18457 次 

精湛的心外技术 醒目的“洛阳名片”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陈兴澎团队掠影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路书斋 张绍杰

日本札幌医科大学同行来到该院与陈兴澎(右一)团队交流    卢俊喆/摄

 

    时光有“脚”,匆匆而过;医界故事,常说常新。
    从2009年到2016年,短短8年时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外科手术量不断翻番,跃升至河南省前列;接受手术的患者,从刚刚出生的婴儿到年过八旬的老人;创下了诸多国内先例,就连日本的心脏外科医生也改变了进修只选择欧美国家的习惯,积极申请来这里进修学习……7月上旬,我们专程来到该院,对这里享誉中原、叫响全国的陈兴澎团队进行了采访。

手术刀上 饱蘸着“爱的N次方”

    “手术刀上有温度,饱蘸着‘爱的N次方’!”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外科病区,刚刚完成一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从手术室里走出来的陈兴澎,一边擦着汗水,一边对我们说。
    陈兴澎说,俗话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小儿心脏疾病为例,由于治疗难度大,如同“恶魔”,一直折磨着千万患儿的生命和家庭。此时,就需要“病高一尺,医高一丈”,运用先进的医疗设备、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实施大动脉调转术进行解剖性根治,让医者成为“恶魔”的克星。
    据介绍,自2009年组建以来,陈兴澎团队已成功为大动脉转位患儿实施手术几十例,手术效果好。其中,2015年,陈兴澎为一名刚出生24小时的新生儿成功实施了此手术,当时就创下河南省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手术患者年龄最小的记录。去年夏季,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他们就成功为4名年龄从出生仅有几小时到3岁左右的大动脉转位患儿手术,全部取得成功。
    去年7月4日,偃师市某村一名刚出生仅5天的男婴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陷入绝望的家人慕名来到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外科求助。陈兴澎详细诊断,发现该患儿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时刻危及孩子生命的大动脉转位,同时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唯一的治疗方案就是将其心脏上的主动脉和肺动脉调换位置,使其“归位”,连接到本来应该正确连接的心室,这也是患儿存活的唯一机会。
    但是这种治疗方案难度极高,因为患儿的心脏仅核桃般大小,主动脉和肺动脉仅有铅笔般粗细,患儿又是早产儿、体重仅有1.9公斤,手术风险极大。而且,此患儿房间隔缺损缺口小,导致患儿缺氧加重,再加上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随时都有自行闭合的可能,若不尽快做手术,患儿存活的概率将更小,患儿的生命危在旦夕。
    “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患儿将由于缺氧而死亡!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进行救治!”陈兴澎果断地说。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陈兴澎主刀为患儿实施了大动脉调转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结扎术。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小心翼翼地在柔嫩的心脏上游离、切断主动脉、肺动脉,游离冠状动脉,并转移主动脉、肺动脉至正确位置。历经4小时35分,患儿心脏自动复跳,各项生命体征终于恢复了正常,手术圆满成功!

学术交流 占领技术新高地

    “我就是一个医生,一个平凡的医生!如果需要什么评价的话,我希望在患者的心中,我能是一个好医生!”陈兴澎说。再多的赞誉,都比不上患者康复时脸上的笑容;再多的锦旗,也不如患者口中发自肺腑的一句感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这种最质朴的坚守,支撑着整个心外科团队砥砺前行。
    伊川县53岁的万女士是一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患者。有着27年风湿性心脏病史,27年房颤病史,1年左心房增大、高血压病史的她,2016年前在其他医院接受换瓣手术,长期服药、平素体弱。近两年,她一直在其他医院调整治疗,均不见好转,苦不堪言。
    3个月前,万女士突发脑梗死,混合性失语、不能表达意愿,急诊入院,医务人员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患者家属心急如焚。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内科医生紧急联系陈兴澎会诊后,转至该院。陈兴澎查房后指示: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全身器官处于失代偿阶段,立即进行心脏手术,风险大、难度高,必须首先改善其心脏功能,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做好抗凝工作!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照顾下,20天后,万女士终于具备了进行手术的条件。
    6月13日13时,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陈兴澎带领团队为万女士实施了“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左心房血栓清除、左心房折叠术”。由于患者左心房重度扩大并有大量血栓,同时患者是二次手术,心房壁重度粘连、渗血较多,手术难度增大。凭借团队精湛的技术,手术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8个多小时后,随着最后一次精巧地缝合,患者的心脏慢慢恢复正常跳动,体外循环机顺利脱离,各项生命指数显示正常,手术获得圆满成功。十几天后,万女士已由原来的持续卧床到被人搀扶着行走,一直到自己在走廊里自由活动,她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现在,万女士已康复出院。
    享誉中原、叫响全国、走向世界。我们了解到,近年来,陈兴澎团队积极与国际先进的心脏中心进行学术交流,目前已先后邀请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位专家来该院进行学术交流访问。日本教授菊地庆太介绍的微创小切口搭桥技术,在其来访后1周内就在该院成为现实,目前已累计完成近10例,逐渐成为一个常规术式。
    古有鉴真东渡,今有山田西来。日本的医疗水平一直位于亚洲医疗界的顶峰,而心外科更是让日本同行引以为傲,有接近半数的心脏手术名称都是以日本人的名字命名的。因此,日本的心脏外科医生是极为骄傲的一个群体,能够让他们佩服的只有两个字——实力!不久前,来自日本札幌医科大学的心脏外科专家在访问该院时深受震撼。当天,山田医生观摩了陈兴澎主任做的ROSS手术(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后彻底折服,打心底里钦佩陈兴澎团队的完美配合,也下定了来这里学习的决心。目前,他正在申请来该院进修,这改变了日本心脏外科医师进修只选择欧美国家的习惯。

冠脉搭桥 将微创进行到底

    桥,是一个连接两端事物的载体。而提到冠脉搭桥,许多冠心病患者心中都有担忧:不怕心脏搭桥,只怕开胸锯骨。传统的心脏搭桥手术必须开胸,许多患者因难以承受巨大创伤不得不选择放弃。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冠脉搭桥已进入微创时代!”陈兴澎说。由于这项技术具有精准、高效和术后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点,因此更加适合当今社会老龄化人群中伴随高龄、糖尿病以及心脏功能差等冠心病的高危患者。
    去年12月21日,陈兴澎团队就完成了全省首例微创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是一位69岁的老年男性,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3支最主要的冠状动脉中前降支完全闭塞。因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术前经肺功能评估,提示重度肺功能障碍,术后可能出现脱机困难、肺部感染等问题。陈兴澎团队仔细分析、反复讨论后,决定进行微创冠脉搭桥手术。由于微创手术切口小,手术部位暴露不充分,术中心脏不停跳,手术难度大大增加;但是在陈兴澎主刀下,手术历时3小时30分,顺利完成。
    今年1月4日,陈兴澎团队再次成功完成一例微创冠脉搭桥手术。
    这位年过半百的患者,前降支、对角支病变,情况紧急,需要进行冠脉搭桥手术。术前,患者及家属对微创搭桥还抱有疑虑,但是想到传统心脏搭桥手术带来的创伤,既悲痛又担忧。经过反复沟通讲解,最终由陈兴澎带领团队为其完成手术。由于微创手术切口小,显露区域减少,术中心脏不停跳动,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但大家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最终仅用3小时就完成了手术。
    “21世纪是微创的年代,外科学正朝着微创方向飞速发展!”陈兴澎说。这种微创搭桥手术特别适合高危患者,为重症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手术方式,也将使更多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得到更加安全、可靠、精准的治疗。他们将在前期成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让微创搭桥技术发展壮大,造福更多患者,为患者减轻痛苦。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