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DSA与超声介入治疗内瘘狭窄

2017-08-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临床荟萃 浏览:15265 次 

殊途同归:DSA与超声介入治疗内瘘狭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 凯  王红林  文/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由于血管内膜增生导致内瘘管腔狭窄、闭塞是AVF功能不良的最常见原因。
    既往传统手术解决方案是绕过狭窄、闭塞段在近心端重新吻合,缺点是会造成内瘘可穿刺距离缩短及较大开放手术创伤。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是一项新兴起的治疗内瘘狭窄的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目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开展。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PTA具有简捷、安全、高效、损伤小、恢复快及可最大限度保留血液透析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的优点。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血液净化中心利用PTA技术,分别在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对狭窄段内瘘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分别介绍如下。
病例一:DSA引导PTA
    DSA:瘘口附近Ⅰ型狭窄。经肱动脉入路,造影剂顺血流方向进入头静脉显影。(图①)
    手术方案:分别引入导丝及扩张球囊,对瘘口附近狭窄段进行扩张(图②),并对头静脉狭窄段进行扩张。
    扩张后,瘘口附近狭窄已解除,头静脉段狭窄也较治疗前好转。患者内瘘震颤明显增强。
    病人术后第二天应用内瘘进行透析治疗,血流量好。(图③)
病例二:超声引导PTA
    超声引导:患者头静脉穿刺区域存在Ⅱ型狭窄,瘘口附近未见狭窄,但是有一支反流至手背的静脉分流了主干的血流。
    手术方案:超声引导下对狭窄段进行扩张+结扎反流静脉。经头静脉入路,顺血流方向入血管鞘,可见穿刺区域狭窄段,狭窄段血流信号不连续(图④),对狭窄段进行球囊扩张。
    扩张后,狭窄段被纠正,血流信号饱满。
    患者术后第二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良好。
总结
    PTA微创介入技术(图⑤)治疗尿毒症患者AVF狭窄,可以分别在DSA与超声引导下进行,两种手段各有千秋、均存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比如DSA对于血管显像整体观要优于超声,但是存在放射线辐射及造影剂损害;超声对于血流变化的观察更为细腻,但是对于复杂、曲折血管成像效果较差等。
    这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技能,切实解决我省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障碍,造福患者。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