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蓝色血管”,您见过吗?

2017-08-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临床荟萃 浏览:11524 次 

救命的“蓝色血管”,您见过吗?
河南省人民医院 尹沅沅

    图①(左侧图片)磁共振显示胸腰椎段大量迂曲血管影。(右侧图片)脊髓血管造影显示:腰1段髓周动脉发出后向上弯曲后向下迂曲走行,在腰1~2段水平可见迂曲扩张的髓周畸形静脉团。

    图②术中造影对比。
     图片由赵黎明提供

    30岁的她,本来铆足了劲儿要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儿,可近1年来,逐渐加重的下肢麻木,却几乎要摧毁这一梦想。
    她变得无法行走,坐在轮椅上度日如年。
    辗转求医后,一种杂交手术的新突破,救了她。
    她姓杨,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时,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赵黎明根据脊髓磁共振片子及相关病史等,初步判断可能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
    得知确切病因,杨女士决定住院接受治疗。入院后,神经外科专家为其施行脊髓血管造影,确诊为SDAVF。
    她得的是什么病
    俗话说,“刚则易折,柔则长久”。
    在人体内,坚硬的骨骼和柔软的血管,都可能出现异常,危害人们的健康。
    在颈椎、腰椎这些坚硬的椎体内部,是空心结构,中空位置布满了血管以及神经。
    柔软如血管,也会因为先天性病变、年龄增大、创伤等多种因素出现问题,导致动脉汇入髓静脉,继而出现髓静脉扩张和脊髓充血,患者会出现下肢麻木等各种症状并进行性加重。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确诊及治疗,会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她的病,外科+介入杂交手术优势凸显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栗超跃说,目前对于脊髓血管畸形的治疗方式,有介入栓塞和外科切除两种。
    介入栓塞的优点,在于能够在术中随时造影了解血管结构,有利于保存脊髓功能,但是由于微导管常常难以进入迂曲的细小血管,所以介入栓塞的治愈率较低。
    外科切除术相对于介入栓塞术的主要优点,是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但是,脊髓血管畸形的单纯外科切除术,无法随时造影了解血管结构,常常导致脊髓功能受损或畸形团残留。
    面对困难和挑战,栗超跃和脑血管介入科专家进行术前讨论,经过慎重研究,最终决定应用杂交手术,将外科的手术切除和介入技术的精准定位完美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手术方式。
    “蓝色血管”让病变部位一目了然
    日前,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应用美兰染色剂,成功为杨女士精准实施了省内首例“脊髓动静脉瘘夹闭术+脊髓血管造影术”。
    在介入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配合下,栗超跃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精心进行手术。
    术中,为确定病变部位,需要进行造影,医生要通过电脑屏幕看造影剂通过血管时的状态,判断某一段血管正常还是异常。
    然而,在外科手术中,仅仅让医生根据电脑显示的影像来判断血管真实状态还不够直观。因此,专家在术中应用了美兰造影剂。
    在手术中,经造影导管注射稀释后的美兰造影剂进入供血动脉。由于其蓝色的特质,造影时医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蓝色的液体进入供血动脉,依次染色供血动脉、瘘口动脉、引流静脉,然后染色依次消失。
    而后应用动脉瘤夹靠近瘘口夹闭供血动脉;再次注射美兰造影剂,未见瘘口和脊髓表面血管染色。
    看来,这个给患者带来一系列麻烦的“罪魁祸首”终于被“擒住”。
    应用美兰造影剂,大大提高了脊髓血管畸形的完全切除率,同时减少了反复造影的不便。此项技术在省内尚属首次应用!
    该手术历时3小时顺利完成,目前杨女士正在恢复中。
    原来坐在轮椅上的她,只能勾一勾脚趾,整个下肢无法活动;而术后仅仅几天,她就能将腿抬离床面,康复的速度非常快,手术效果明显。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