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阶梯思维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17-09-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天使之声 浏览:10703 次河南省人民医院 常玉霞
从事急救工作的人都知道,急救中心不仅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心、临终患者关怀中心,还是待住院患者候床中心、醉酒患者的“暴力发泄中心”、“三无”人员的收留中心、各种检查的必查中心等。
急诊工作是医疗护理的最前线,接诊的患者病情危急、不可预见和疾病谱广,24小时开放,随时接待患者。急诊护理人员往往需要极高的综合救治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因为在这里,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失误或差错。
如何处理好急诊患者病情急、变化快与医务人员思考时间短的关系呢?不妨试试降阶梯思维。
什么是降阶梯思维
降阶梯治疗,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对于严重细菌感染的新治疗策略。这一概念最早在第22届国际化疗会议上首次提出,针对的是ICU(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感染。随后,多学科治疗领域开始探讨并接受降阶梯治疗和降阶梯思维,并逐步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大量研究证实,采用降阶梯治疗方式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急诊降阶梯思维是指在进行急诊症状的鉴别诊断时,从严重疾病到一般疾病、从迅速致命疾病到进展较慢疾病进行依次鉴别的思维方式,能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帮助护理人员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提高检查手段选择的准确性和诊断速度,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误诊漏诊率。
要想熟练应用降阶梯思维,护理人员要紧紧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抢救室“宽进严出”、“特殊人群”高危假定、及时会诊、医患沟通充分、诊疗措施到位等,要做到先救命、后治病,先稳定生命体征、后病因治疗,选用最快捷、最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
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护理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关键的资料,在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最恰当的治疗,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后续专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这是急诊医学的理念。
降阶梯思维模式要求首先保障患者生命,在接诊患者时抓住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可把患者分为生命垂危患者、有潜在致命危险患者、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普通急诊患者和非急诊患者,并据此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降阶梯思维的应用
以降阶梯思维法为指导,从影响生命的最严重问题下手,高效迅速地将患者抢救回来;再进行次要问题的解决,及时有效地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并立即进行手术,就能更加有效地治疗患者。
降阶梯思维无疑是急诊思维中最有效的方法,在急诊中使用降阶梯思维有效提高了抢救护理效率,降低了误诊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急诊患者,护理人员要首先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对于威胁生命的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从实践效果看,降阶梯思维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护理能力,缩短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护理效益,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症的认识和警惕,提高抢救的时效性。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医生合作者。这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高超的护理技术,还要建立广博的知识体系;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但要有严谨的思维方法,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降阶梯思维可能力挽狂澜,挽救患者的生命,保护器官功能,这是最高境界。但是也可能因病情本身不可逆转,未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只要护理人员想到了、做到了、告知到了,就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本报记者索晓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