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 示范带动 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2017-09-2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41413 次本报记者 张 琦
三门峡市总人口226万,其中农业人口162万。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三门峡卫生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5年来,三门峡市卫生计生系统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强基层、补短板、惠民生,卫生计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深化医改,着力解决基层医改面临的新问题;在加强基层卫生建设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探索,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破除居家办医
基层卫生建设面貌有了大转变
“回到家乡,看到村里建了这么好的村卫生室,我非常高兴,比务工地的村卫生室还要漂亮。以前母亲看病得往镇上跑,现在村卫生室条件不错,环境也好,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方便也放心!”张娜(化名)是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张村的农民,由于常年在外务工,母亲无人照看,这成了张娜的一块心病。去年回家,看到新建的村卫生室,十分高兴。
而在这之前,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三门峡市村卫生室中75%左右属于居家办医,村卫生室用的是乡村医生的个人住宅,名为村集体兴办的非营利性卫生室,但设备设施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了解决这一情况,让百姓更好地在家门口就医,三门峡市组织人员对全市村卫生室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投资1500万元建设100所公办集体所有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投资15万元,作为2014年三门峡市10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统一安排部署。
2015年10月,三门峡市100所村卫生室全部建成。新建成的村卫生室,占地面积300~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120平方米,内部经济实用、功能齐全,“六室”分开,外部美观大方,并统一颜色和标识,真正达到了产权明晰、全面公有化目标,为更好地服务农民健康和体现公益性质奠定了基础,“网底”作用进一步巩固,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同,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除了就医方便了,村卫生室建设也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落实和农村卫生改革发展,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现在,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实行人员统一调配、账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调拨和工资统一发放的“四统一”政策。“现在村卫生室由政府出资建设,基本医疗设备等都是统一配备的,药品也实行零差率销售,服务也进一步规范,群众信任度也大大提高,作为村医我心里有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张二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王更虎说起这些事,颇为自豪。
“1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为真正实现村卫生室全面公有化进行了试点,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艰巨。下一步,我们要统筹规划,把村卫生室建设和美丽乡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坚持资源整合,乡村一体,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作用。”三门峡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深入开展
每年为群众减轻药费负担4665余万元,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和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分别为64.76元和1688.38元,较改革前下降7.08%和7.75%。药占比从改革前的52.6%下降到24.9%;相继实行了总额预付、定额补偿,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政策;明确了90个病种,建立了处方集和诊疗规范,有效遏制了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改革近三年来,三门峡市9家县级公立医院通过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切实让群众享受了改革红利。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