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输液外渗怎么处理

2017-09-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天使之使 浏览:18207 次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它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
    输液外渗在临床十分常见,一般认为是由于操作者穿刺时刺破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而引起液体渗漏;也可因长时间输入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引起血管非穿刺性损伤、血管壁内皮完整性被破坏引起,导致液体由血管壁薄弱处向深部组织外渗,从而引起液体外渗。
防范对策
    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常常因为疾病痛苦而烦躁不安,活动频繁,此时留置针输液外渗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血管条件好、由家属陪护的患者,要进行简单说明,例如不可随意调整滴速、避免过度活动等,并请家属帮助照看,对家属详细说明出现液体外渗现象的判断标准,若出现外渗现象则立刻通知护理人员。对于血管条件差、有长期病史、无人看护的老年人,要进行重点护理,还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争将危险降至最低。
    对于患者出现的躁动或者肌肉痉挛,可以通过心理干预以及其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有效降低发生液体外渗的概率,如看报、听音乐以及护士床旁的健康宣教,会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减少患者的过度活动。
    护士在穿刺前应根据患者年龄、血管情况,认真仔细选择血管,尽量选择明显、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避开关节活动部位及下肢的静脉;根据患者的血管走向及长度等选择适宜型号的静脉留置针。
    护士在穿刺时应从患者血管上方以15~30度角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5~15度)再进0.2厘米,这样可以减轻穿刺对血管的机械刺激,从而减少发生液体外渗的可能。
外渗处理
    1.在发现外渗现象的第一时间,护理人员应立即停止输液,拔出输液导管,用敷料覆盖,抬高患肢并制动,立即更换输液部位。
    2.如果外渗药物对组织刺激性较小,视具体情况,可以热敷,或用95%酒精湿敷,或用50%硫酸镁湿敷,肿胀会很快消退。
    3.大范围外渗时,一般在药液外渗2小时内,用50%硫酸镁或95%酒精湿敷,局部应用0.1%利多卡因封闭,也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4.除上述一般方法外,不少研究者还有很多种外敷方法的尝试,比如用京万红软膏与硫酸镁联合治疗输液外渗,马铃薯与硫酸镁联合治疗甘露醇外渗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5.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肿胀、疼痛或坏死。 (周 武)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