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落户郑大一附院 中国精准医学推广应用示范体系将实现“河南创造”

2017-11-1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2426 次 

本报记者 常 娟  刘 旸

    偏远山区的百姓得了大病怎么看?现在的模式是,患者个人支付高额的交通成本,四处打听、寻找名医,可能还要几经转院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随着11月4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落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启动实施,这种基层就医的传统模式将被颠覆。
    在不久的将来,偏远山区的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网络收获属于自己的个体化医疗方案;同时,运用家门口的医疗力量实施方案,就可以实现疾病的治愈。
    研究转化落地:基于互联网的医学研究精准到人
    “精准医学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点专项,此次郑大一附院承担的是其五大任务之一——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即基于远程/移动医疗网络的精准医疗综合服务示范体系建设与推广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简言之,项目就是搭建出一个国家精准医学研究成果的落地平台,将全部研究成果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转化、推广和应用。
    比如,一些研究项目将肺癌、食管癌等典型病种患者的临床、基因和健康数据整合到一起,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以此优化建立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此类方案就可以依托项目进行推广应用并不断自我优化,最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疾病精准预防诊治方案。
    同时,“精准医学研究”的其他方向,比如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的研发;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精准预防诊治方案的研究等,也可以通过项目落地。
    这意味着“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科研与成果转化通道全面畅通,线上、线下实现直接对话。精准医学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实现精准对接到人、精准对接到个体病例。
    大数据集成:迅速补齐基层医疗短板
    整合大数据分析、补齐基层医疗短板是项目要达到的另一目的。
    据悉,项目落地郑大一附院后,将借助院内已经搭建起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远程/移动医疗平台,实现数据交互和综合服务,重点突破基因、临床、健康等异构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建设精准医学综合服务平台、示范点及数据库、知识库;开展临床精准防诊治和用药示范,开发疾病信息共享、患者随访、在线教育等业务系统;面向基层患者开展多级协同的精准医疗服务。
    这就是说,以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不到患者、缺少病例支持等临床治疗短板,将获得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以往基层医生首诊疑难重症患者少、实践能力弱的短板,将通过远程医学的协助来补足。
    对此,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表示,目前中国医疗的困局在于基层医疗实力与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疗实力悬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刚好补上了这一点。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实施,有望将基层医疗的短板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地提升至三级甲等医院的水平;有望将区域性的医联网和专科医联体有效地整合起来,把区域乃至全国最好的医疗研究技术和成果,通过大数据集成进行推广。”杨胜利说。
    精准医学服务链:融通健康“一带一路”
    此外,建立“关键技术及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典型领域示范”的研究体系,形成远程/移动医疗支持下的精准医学服务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也是项目预期达到的目的之一。
    这些预期目的若逐一实现,那么,中国精准医学推广应用示范体系将实现“河南创造”,其推广和运用路径也将借力健康“一带一路”走上国际舞台!
    这种探索正在变为现实。在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及健康产业博览会现场,由郑大一附院搭建的中国国际远程医学平台,已经作为我国“健康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成果推向“一带一路”国家。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看来,郑大一附院承担的项目不仅是精准医学的落脚点,更是推动整个中国精准医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其启动标志着我国精准医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