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健康资讯
医药卫生网 > 健康资讯
2019中国精神心理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白皮书 
】【关闭 2020/1/8 16:31:29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医疗模式也在不断迭代,与内、外、妇、儿等全科病种相比,精神心理科疾病是最适合互联网医疗的模式。精神心理障碍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病,治疗方式多为药物+心理治疗,诊断一般无需依赖生化指标的检测或相关检查,通过临床症状和主诉即可大致确定病情,治疗周期长,对于有复诊需求的患者,通过互联网手段大大提高了就诊效率,缩短时间,提升了用户就医体验。

  因此,动脉网与好心情互联网医院平台共同针对精神行业现状以及好心情平台年度的数据报告做了分析,洞察行业发展状况。

  2010年-2019年期间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主要以:综合科的轻问诊、挂号服务、就医信息服务及患者教育为主,对于专科特别是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缺少一定专业性的在线医疗级服务,因此,提升专科病种的管理和诊疗服务能力,坚持全病程管理,精细化管理成为关健。

  《2019中国精神心理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白皮书》从精神心理问题现状及挑战、中国精神心理健康事业发展展望、医生互联网平台行为分析、用户互联网平台行为分析等四个方面全面剖析中国精神心理发展现状。

  本报告由好心情心理健康研究院联合动脉网发布,希望通过对精神心理行业的分析,引发行业思考与进步,提高社会对精神心理障碍的关注。

  一、精神心理障碍的现状和挑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目前,神经精神障碍占到所有疾病负担的10%。其中,精神障碍占到所有疾病负担的7.4%。另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计,到2030年,抑郁障碍的疾病负担将超过缺血性心肌病,成为全世界疾病负担排名第一的疾病。

  

 

  中国的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以及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牵头的中国神经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研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6.6%,其中焦虑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最高,达到了7.6%。这意味着中国人一辈子有六分之一的概率会患神经精神障碍。

  

 

  另外,精神心理障碍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有研究预测,从2012年到2030年期间,精神心理障碍导致的中国经济增长缩水超过9万亿美元。

  其中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误工、交通、照料等间接治疗费用占到了患者的主要支出。如果减少精神障碍患者的间接治疗支出,可以大大降低精神障碍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精神心理障碍的就诊率和患者认知远低于发达国家,大约有92%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大部分患者认为并不需要专科治疗。

  即使像精神分裂症这样的重性精神障碍,目前也仅有一半的患者获得了专科的治疗。我国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教育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精神心理障碍的复发问题是疾病治疗的一大困境。精神心理障碍的平均复发时长为6个月,其中,用药依从性差是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如果持续跟踪随访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其复发率相比没有随访的复发率会下降一半左右。

  另外,由胡少华教授等人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通讯文章称,目前中国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因此导致很多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常常由于存留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患者出院后不能回归病前的生活。

  

 

  目前,精神障碍导致的自杀仍然占到所有自杀原因的60%以上,其中,情感障碍是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所有自杀原因的30%以上,因此,精神障碍的自杀防治工作仍然需要大家关注。

  

 

  目前,全国约有3.8万名左右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但是面对如此多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仍然非常紧缺。目前我国10万人中仅有1.7名专科精神心理医生,而美国为7.79名。

  另外,我国大部分县医院并没有精神心理专科,三分之二的农村地区没有精神疾病的相关床位。

  

 

  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鉴于精神心理障碍目前面临的严峻态势,《纲要》指出:“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其中对精神卫生建设提出四大指导建议。并且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并给出包括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建设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四大指导建议。

  二、中国精神心理互联网医疗发展及展望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标志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因为精神及心理相关学科的检查和诊断更多依赖于察言观色,对音、视频需求较高,而对物流和操作需求相对较少,网络医疗模式更适合精神科的专科特点。

  另外,基于互联网的精神心理障碍康复模型,相比传统精神康复模型相比可以节约大量社会成本,给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带来极大便利,加快推进我国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

  

 

  通过互联网管理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间接治疗支出,根据好心情平台的调研结果,精神障碍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疾病管理,每月间接治疗成本仅为325元,而传统的疾病管理方式间接治疗成本高达1032元,总体来说,选择互联网方式进行疾病管理可以降低患者50%的所有治疗成本。

  

 

  数据化的诊疗路径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使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根据大数据匹配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帮助医生进行有效治疗决策,减轻患者的疾病管理负担。

  

 

  精神心理障碍患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随访管理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病耻感。因此,近年来选择互联网平台进行咨询的精神心理患者逐年上升,不过目前主要咨询方式认为图文咨询为主。

  相信不远的将来随着5G网络的普及以及VR等新技术的应用,新的远程视频的就医方式可能逐步替代图文咨询,成为患者新选择。

  

 

  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以抑郁症为例,4个月后可以坚持服药的抑郁症患者仅为50%左右,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服药一个月后就会选择停药。

  而通过互联网随访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2019年约有74%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持续通过好心情智能随访系统进行随访,因此2019年好心情平台患者年复诊率达到为3.7次。

  除此之外,AI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医疗行业,特别是对于尚缺乏有效诊断和治疗手段的精神疾病领域更有意义和潜力。语义技术和知识图谱可以通过分析社交平台数据,对自杀高危行为作出预警,从而有效干预自杀。

  从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好心情通过网络人工智能及语义技术,发现并及时干预了数百名有自杀意念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

  同时好心情正在研发抑郁症、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脸部识别,语音识别智能诊断系统,预计2020年完成初步研发。

  

 

  互联网+医疗让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对于用户来说,帮助医生和患者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疾病的康复率;对企业来说,为企业提供更客观的数据,帮助药企、保险公司等进行更有效的决策;对政府来说,可以提供有效数据帮助政府合理分配相关资源,从而减少社会负担,减少政府的支出。

  三、精神心理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医生及用户行为报告

  

 

  根据好心情平台数据,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人群更加愿意使用互联网平台享受医疗服务,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互联网平台人群较少,认知较差。

  

 

  另外,选择互联网平台进行就诊的女性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比例远高于男性,比例高达60%。

  

 

  年轻人群体是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诊疗的主力军,不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70后及60后人群逐渐开始选择互联网平台进行疾病管理。未来,我们相信所有年龄群体的患者均会通过互联网进行自己的疾病管理。

  

 

  2018年,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医院的政策支持,患者在互联网平台体验到更多元化的诊疗服务。因此,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支出也有大幅提高,以好心情平台为例,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月均线上诊疗支出由2016年83元升至2019年666.5元。

  

 

  抑郁障碍占精神心理互联网医疗平台就诊患者首位。根据好心情平台数据,使用互联网平台管理疾病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超过4成所患疾病为抑郁性障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

  主要原因为抑郁障碍有较高病耻感,选择进行互联网平台进行诊治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患者隐私,因此抑郁障碍用户成为精神心理平台的主要患者人群。

  

 

  选择互联网平台进行就诊的不同疾病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年龄分布大致相同。其中精神分裂症中青年人群更多,而焦虑障碍中年人更多。

  

 

  根据好心情患者端APP使用数据,大部分用户在22点左右为平台使用高峰,即使到了凌晨一两点,有很多患者继续登录平台。在内容偏好上,患者更加喜欢时事热点类新闻和专家推荐的相关消息,对政策咨询和人物报道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根据好心情平台数据,医生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主治医生是选择互联网医院进行执业的主力军,一线城市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也有很大占比。

  

 

  伴随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医生通过专业医学平台学习和阅读资讯成为常态。原来由线下传统学术会议,线下培训等课程逐渐转移至线上。

  以好心情平台为例,医疗热点资讯、直播课程、医学视频和医生工具的点击量逐步增加。互联网让医生继续教育和专业精进变的更加便捷。医生对于直播课程点击率上升趋势较快,视频直播的学习方式方便大咖和基层医生的交流,广受医生欢迎。

  

 

  根据互联网医生处方数据来看,艾司西酞普兰和奥氮平的处方量较大,占到了所有处方的10%和8%。主要因为抑郁症患者为互联网平台治疗的主要人群。

  

 

  在不同品类药物的处方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度洛西汀三种产品分别在产品品类中处方量最大。这也表明这三种产品在我国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药品的疗效出众和更少的不良反应。

  

 

  用药不良反应是精神障碍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患者主诉,服用抗抑郁/抗焦虑的患者当中,仅有19%的患者表示自己服药后没有产生任何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表示自己会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良反应,其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下降和失眠。

  

 

  仅有8%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表示自己服药后没有不良反应,其中体重增加是最令他们苦恼的问题,另外,头痛头晕、嗜睡、失眠等不良反应也发生率较高,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好心情智能随访数据统计,大部分精神科用药都会存在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问题所在。好心情智能随访系统可以及时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向其主治医生发出预警,从而及时干预,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

  本报告数据来源

  “好心情”平台成立于 2015 年,专注于精神心理的在线医疗与智能慢病管理服务。好心情产品包括用户端APP,好心情医生端APP、好心情互联网医院服务号、好心情医院Saas系统全产品矩阵,为精神心理产业提供专业服务。

  目前已覆盖全国 80%以上的公立医院精神科、神经内科、心理科医生。“好心情”平台通过大数据与互联网应用的结合,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为精神心理科医生提供在线诊疗多点执业渠道、高效的远程患者慢病管理系统、以及实用的医生行医工具。是精神心理领域领先的在线医疗平台。

  


  本文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编辑:刘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aluminum tread plate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