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健康资讯
医药卫生网 > 健康资讯
百年雷允上 用匠心虔修良药
】【关闭 2020/1/15 17:46:33 | 来源:医药卫生网 |

  自古以来,旱涝、风蝗、地震、海啸各种灾害往往都会增加疫病暴发或流行的机会,历史上继发于灾荒之后的疫病屡见不鲜,所谓“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大荒之后,必有大疫”。据文献记载,汉唐以来,尤其是明清之际,苏州及邻近地区先后发生过数百次的疫病流行。明代二百七十六年中有六十四次疫病流行,清代二百九十五年中大小疫病流行不下三百多次。由于干旱、水涝、海啸等灾害摧毁了城镇村落,生活环境恶化,饮水被污染,淹溺、受伤、冻馁及病死的人畜众多,尸体浅埋处理或暴尸荒野道旁,形成污染源,造成了疫病流行的条件。

  东汉时河南张仲景亦曾痛感建安以来疫病的流行,他的家族原有二百多人,然而未满十年,却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病的就有七十人。于是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伤寒论》一书。伤寒病是一切外感热性病的总称,以伤寒病命名,列治法三百九十七条,组方一百一十三首,用药九十七味,历经千百年,中医藉此治病,屡治不爽。

  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不同,它形成的年代较晚。在《黄帝内经》虽然也提到了温病,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又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这两篇提到的温病,虽未提及具体的形成原因,但也给后世对伏气温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温病学说形成的时期应该说是清代的中期,到现在也就200多年,是经过无数医学家的不断努力才逐步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由于医家们的思想受到“尊经崇古”观念的束缚,不敢直面温病,只是强调了温病与伤寒的不同,企图避免和《伤寒论》的直接矛盾,所以温病学说发展得非常缓慢。

  温病学派理论体系的创立者——叶天士

  清初以后,温病学说日趋成熟,直至叶天士《温热论》的问世,完善了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确立和推动了吴中温病学派的诞生。同时叶桂还制订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广泛应用于温病临床。在温病的诊断方法上他发明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等体征,并且有较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对当时医家诊断疾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温病学派中成药开创者——雷允上

  

 

  雷大升(字允上,号南山)作为叶天士的同门师弟,均师承王子接(晋三)门下,在医药学术上受叶天士影响较大,叶天士在辨证诊治方面确立了温病学说的诊断法则,雷大升不仅精通医道,更擅长修合丸散膏丹,主攻时疫急救药及以道地药材为原料的常见、多发病的治疗药,在诸多江南大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时为民所重”,名声鹊起,成为姑苏名医。而雷允上国家级保密产品六神丸就是吴门温病学派治病用药的经典体现。自古以来,吴中多名医、多著述。雷大升总结多年的行医经验与心得,著有《金匮辨证》《要症方略》《经病方论》《丹丸方论》等典籍,真正将儒医风采显现的淋漓尽致。

  如今,雷允上集团秉承先人祖训,以匠心精神虔修济世救人的良药。与此同时,雷允上集团始终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以“做中医药文化的复兴者”为愿景,传承发扬温病学说精髓,将中医药文化中仁德济世的胸怀与企业发展理念相融合,为大众健康造福。


  本文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编辑:刘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aluminum tread plate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