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有什么区别
2022-11-1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医学上的麻醉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使患者局部位置或全身暂时失去感觉,进而在无痛的状态进行手术操作。简而言之,通过麻醉操作,能够消除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在安全的状态下接受手术,目前麻醉学已经发展为独立的医学学科。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是目前临床主要的两种麻醉方式,但是对于未接触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对于两种麻醉的知识了解的并不多,下面就来为您介绍下局麻和全麻,并指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什么是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局麻)是指采用局麻药物暂时阻断身体某一部位的神经传导,此种麻醉方式对神志没有影响,还能起到一定的术后镇痛效果,不仅麻醉操作简单,同时并发症比较少,对生理功能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局麻方式主要包括四种,分别为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传导阻滞。但是,局麻药物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定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1.组织毒性:一般情况下,局麻药物不会引起组织毒性,但是如果在皮肤或者皮下注入高渗浓度药物,是有可能 引发暂时性水肿的。
2.神经毒性:如果在患者神经或者神经束内直接注射局麻药物,有可能引发神经结构改变和神经功能改变,出现此种情况并不是由单纯的局麻药物所引起,与压力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3.高敏反应:不同个体对于局麻药物的耐受是有所差异的,如果低于常规用量也出现毒性反应初期症状,可视为高敏反应。而一旦发生高敏反应,要及时停止局麻药物给药,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二、什么是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全麻)是指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吸入等方式进入人体后,对全身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抑制作用。全身麻醉后,患者神志和全身痛觉消失,并出现骨骼肌松弛和反射抑制等表现,全麻药物在血液内的浓度决定了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因此可通过调控药物浓度来实现麻醉深度的调节。全身麻醉可引起一些并发症,主要包括:
1.反流与误吸:反流和误吸是全身麻醉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小儿外科、产科就诊患者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之所以出现反流误吸的风险高,原因在于全身麻醉诱导后,患者不仅意识消失,同时也会导致咽喉部反射消失,并且需要气管插管。因此,全麻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降低麻醉风险。
2.低血压:全麻患者麻醉期间如果出现收缩压下降,并且下降范围超过基础值1/3,要警惕低血压,并进行及时处理。麻醉过深,可造成血压显著下降,如果麻醉之前已经发现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情况,低血压风险更高,因此要加以重视。
3.低氧血症:在患者进行全麻时,要监测各时点SpO2、PaO2,一般认为,如果SpO2低于90%,PaO2低于60mmHg,可确诊为低氧血症。出现低氧血症后,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表现,对患者麻醉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有什么区别
1.给药方式不同
全麻给药方式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方式,或者肌肉注射、呼吸道吸入方式给药;局麻主要通过局部注射阻滞、椎管内注射等方式给药。
2.作用途径不同
全麻主要是通过麻醉药物使患者在短时间内丧失意识,抑制或停止呼吸,使患者在全身无痛无感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包括非插管式全麻、插管式全麻。局麻通过暂时阻断身体某一部位的神经传导进行麻醉,包括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等。
3.麻醉反应不同
全麻患者麻醉起效后,意识丧失,痛觉消失。局麻患者意识清醒,只是单纯的痛觉消失。
4.适用范围不同
全麻适用于大型手术,此类手术时间长,麻醉方式需要结合具体手术类型来选择。局麻适合相对较小手术,手术时间较短,口腔科、眼科手术中比较常见,一些上肢、下肢骨折手术需要区域性阻滞麻醉,也比较适合采用局麻方式。
总而言之,局麻和全麻在多个方面存在不同,在具体应用时,应结合患者手术类型正确选择。
(科普作者:郑州市中心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阮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