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栓塞科普小知识
2022-12-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人体当中的重要器官附近都会分布有动脉,如果发生了堵塞则会影响到器官的正常运行,肺血管的栓塞顾名思义即肺周围动脉血管出现了堵塞,而肺主管呼吸,因此会引发肺栓塞,使得人体的呼吸出现困难衰竭,因此,若是存在呼吸不畅等情况,患者则应当到医院进行治疗,但这一疾病的发生状况并不明显,因此本文对于肺血管栓塞进行了知识科普。
1.肺血管栓塞
肺血栓栓塞是指栓塞物质向肺动脉及其分支堵塞肺动脉血液供应而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最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常见的血栓栓子来自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绝对要卧床,防止血栓脱落,然后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一般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呼吸困难,这也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栓塞面积的大小也会影响呼吸顺畅的程度。一般来说,栓塞面积越大,呼吸越困难。病情严重的患者也可能有窒息性休克的风险。另外,第二方面是胸痛,可能是心绞痛,第三方面是咯血。
2.抗凝药物治疗
口服或静脉注射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栓增大,阻止新血栓形成。抗凝药包括华法林、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阿加曲班、伐卢定等。
3.肺血管栓塞的溶栓治疗
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能够使得患者肺部的动脉压得到快速降低,使其对于左心室的影响变弱,改善患者的状况,防止出现反复栓塞。患者若是存在着右心功能不全的情况,则应当使其收缩压保持在90-100mmHg,可以应用多巴胺或者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尽量少用或是不用洋地黄之类的药物,在面对出现休克患者时,首先应当给予其体液补充,避免其发生肺水肿的情况,若仍然存在无效,则可以给予阿拉明或是多巴胺,此时患者若是无反应,则应当加用糖皮质药物。患者在进行溶栓之前,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否达到相关指标,是否存在禁忌症。
在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对其应用留置导管针,同时避免对于血管的穿刺和注射。常使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rtPA,从而对于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酶进行激活,并且加速纤维蛋白的溶解,其中rtPA能够使得出血的几率减少。rtPA应用五十毫克再加上附带的注射用水,五十毫升静脉滴注两个小时。尿激酶应用四千四百单位每千克体重加上生理盐水二十毫升静脉滴注十分钟,随后将尿激酶增加至二千二百单位每千克体重,每小时加二百五十到五百毫升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十二个小时。链激酶应用二十五万单位加生理盐水二十毫升,静脉滴注三十分钟,随后每小时加上两百五到五百毫升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二十四小时,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时,应当提前对患者进行氟美松肌注,防止患者出现过敏。
在患者的溶栓治疗结束以后,需要每隔四个小时对患者的内源性凝血途径当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即APTT)进行检测,在发现凝血因子活性是正常的两倍低时,则应当应用肝素进行治疗,在一两天之后加上华法林三到五毫克,其与肝素之间的重叠时间大致为四到五个小时,连续两天之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在二到三之间,或者PT水平到达一点五到二点五倍的时候,就可以停止应用肝素,此后需要对于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每日检查。
4.肺血管栓塞经皮导管介入治疗
(1)对存在全身溶栓禁忌或全身溶栓治疗失败的肺栓塞患者,考虑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作为外科血栓清除术的替代方案。
(2)如果溶栓治疗的出血预期风险很高,可考虑中高危者行经皮导管介入治疗。
5.肺血管栓塞外科血栓清除术
(1)外科血栓清除术适用于存在溶栓治疗禁忌,或全身溶栓治疗失败的高危肺栓塞者。
(2)如果溶栓治疗的出血预期风险很高,可考虑中高危者行外科血栓清除术。
6.急救处理
肺栓塞的发病较急,因此通常需要对于患者进行急救处理,首先应当使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给予患者高浓度的吸氧,同时为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压导管,对于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进行测量,并控制输液的量以及速度,若是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胸痛,可以应用吗啡进行皮下注射,若是患者,已然休克则不应用,并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
7.肺血管栓塞的预防
首先患者应当早期进行下床活动,并且可以应用弹力绷带间歇性的对于患者的下肢血液进行加压循环,除此之外还有药物预防(例如低分子肝纳素等)。例如患者本身存在高危因素,年龄较高或是存在癌症等应当给予关注。及早发现,例如患者出现了胸痛,类似于心绞痛的症状,给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的扩张之后,仍然无好转,或者是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抑或是咯血发绀等临床症状。都应当及时引起相关人员注意,从而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本文对肺血管栓塞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科普了其危险性,介绍了临床治疗方案及预防、急救措施,希望能帮助大家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科普作者:内黄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