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结核的检查方法
2022-12-2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结核病是全世界成人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发国家。关节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感染性疾病,中医称为“骨痨”。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耐药菌的出现,骨与关节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其原发灶绝大多数源于肺结核。其中以脊柱结核最多见,约占50%,膝关节结核和髋关节结核各占约15%。骨与关节结核在生活贫困时期容易高发,一些负重大、活动多、易于发生损伤的关节是高发部位。
关节结核的高发人群包括:曾感染结核者、高发区移民、糖尿病或慢性肾衰竭者、营养不良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病人也很容易感染骨关节结核。
关节结核会破坏骨骼与关节的正常结构。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畸形、强直关节功能丧失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者可造成脊髓压迫、截瘫,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关节结核早期发病比较缓慢,症状很不明显,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或只有轻微结核中毒症状。当病情加重出现全身症状时,会表现为低热、乏力、盗汗,患者会表现出消瘦、食欲差、贫血等症状。儿童和青少年病人少部分会出现发病急骤,并伴随高热。
临床上检查关节结核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实验室检查,首先是通过血常规来查看白细胞是否增高,判断是否有感染性疾病;其次是通过血沉蛋白检测,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敏感性和特异性,这对于检测关节结核具有重要价值。另外,怀疑结核时,应安排进行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实验,如果PPD实验为阳性,则临床高度怀疑结核。
二是影像检查,包括X线、CT和磁共振检查,根据病情发展程度和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检查,可以观察到骨质的破坏情况,以及患病部位有没有脓肿和肿胀等病症,可以对病情做出诊断。早期处于滑膜结核阶段,X线片上仅见髌上囊肿胀与局限性骨质疏松。病程较长者可见到进行性关节间隙变窄和边级性骨腐蚀。病情发展到后期,骨质破坏加重,关节间隙消失,严重时出现胫骨向后关脱位。无混合感染时骨质疏松十分严重;有窦道形成出现混合感染时则表现为骨硬化。CT和磁共振检查,可以看到普通X线片不能显示的病灶,特别是对于早期诊断,磁共振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节结核的治疗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包括休息、疗养、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等。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不少于一年,必要时要延长到一年半到两年,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会有明显改善。
抗结核药物治疗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是骨关节结核治疗的重点。应该坚持早治疗、联合用药治疗、规律用药、全程治疗的理念,按照规定的疗程坚持药物治疗,以确保疗效。治疗期间,患者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合理加强营养,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如果伴随有贫血,患者还应同时治疗改善贫血症状。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省骨科医院)检验中心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