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的预防和调理
2022-12-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肝脏损伤类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除了病毒性肝炎因病毒感染导致,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数肝损伤疾病与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一、认识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中医认为,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如《素同·六节的象论》中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另《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与胆,互为表里。
按照西医讲解,肝脏承载着消化、代谢、解毒等多项生命活动,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可生成胆汁酸、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还能代谢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且肝脏再生能力很强,切掉一块,也能自己长出来,但肝脏也很脆弱,一旦出现肝纤维化等严重损伤,难以逆转。因此,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肝脏。
二.肝的主要功能
1.合成和储存作用:当摄入营养成分时,经过胃肠的消化吸收,后经过门静脉进入到肝脏,经过肝合成人体所需的重要物质,例如血浆蛋白、糖原、胆盐等;同时还会对维生素、铁等物质进行存贮。
2.解毒作用:肝脏还能够转化身体所吸入的有毒物质,将其加速排泄,保护机体免受损害维持正常功能。
3.造血功能:肝脏还具有一定的潜在造血功能,在某些病症下可恢复其造血功能。
4.分泌胆汁:肝细胞还能够将血液中血红蛋白分解的不溶性胆红素代谢为可溶性胆红素,并释放到胆小管中和胆盐等物质形成胆汁,后排入十二指肠;胆盐则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5.防御作用:肝内含有吞噬细胞,能够清除血液中的异物,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障肝脏健康,要定期进行身体体检,排除肝脏患病的可能性。
二、肝损伤的原因
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病毒、药物、酒精、脂肪堆积、自身免疫异常等,如果出现肝损伤,建议及时到医院通过检查,明确原因后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1.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是导致肝损伤比较常见的病毒,除此以外,腺病毒、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也会直接损伤或诱导免疫组织损伤肝细胞,从而造成肝损伤。
2.脂肪堆积:如果体内营养过剩以及缺乏锻炼,可导致甘油三酯在肝脏内堆积,超过肝脏代谢能力时,可以导致肝细胞损伤,从而造成肝损伤。
3.药物:如抗结核药、化疗药、降脂药,还有保健品及辅料、中成药、草药等,因为多数药物需要通过肝脏代谢,使用不当可直接导致肝脏损伤。另外,部分特殊体质的患者接触药物后,容易出现抗原抗体反应,也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从而造成肝损伤。
4.酒精:酒精通过肝脏分解和代谢,长期或短期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而且酒精可以直接导致肝细胞质和线粒体损伤,造成肝细胞损伤,从而造成肝损伤。
三、如何预防及调理肝脏
1.均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当搭配粗粮,少食油炸、高盐、高糖、高脂类食物,少吃垃圾食品,日常多饮水,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有助于新陈代谢,且充足的水分可帮助身体代谢体内废物,减少有害物质堆积,对肝脏造成损伤。
2.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尽量不熬夜,保持优质睡眠。当人在休息、睡眠状态时,机体处于自我调节过程,能量需求量也会减少,大量的血液会存于肝;当人处于活动状态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脏就将贮藏的血液排出,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日常需适量运动与休息,保持劳逸结合。
4.调适情绪: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养肝即养心,平时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能平息肝火,使肝气能正常生发、顺调,否则会伤及肝气。
5.护肝中药:对于已出现肝损伤患者,一定要入院就诊,遵医嘱可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日常生活可根据自身体质食用护肝食物:如脾虚者,可食用人参健脾丸,平时用薏米、山药、芡实来熬粥;肾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同时可用枸杞子、天麻炖鸡;肝火大者,可服用丹栀逍遥丸,日常多用菊花泡茶等。
(信阳一五四医院感染科 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