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之二尖瓣关闭不全
2022-12-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风湿性心脏病(RHD),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其中以二尖瓣受累最为常见(约占70%),其次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0%~30%),单纯的主动脉瓣病变较少(2%~5%),而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病变更为少见。患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后的一种继发全身炎症。任何年龄的人都可患上风湿热,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更为常见,年龄越大,风湿热的发病率越低,多好发于冬、春两季。早期症状以发热和关节痛为主,发病前一般都有咽喉痛(咽炎和扁桃体炎)病史,但多因症状很轻被忽略。发热本身并无一定规律,高低不定,可伴有大汗、疲惫、食欲缺乏、体重减轻、贫血等。
随着病情发展,几乎所有患者会出现心慌、心前区疼痛、气短等,少数患者(4%左右)还可有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治疗方面一般需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方可起床逐步增加活动,限制体力劳动,予高热量饮食,补充维生素,加强保温,防止寒湿。此外,还应予一疗程的抗溶血性链球菌治疗,及时合理的抗风湿药物应用。
超声心动检查能清楚地显示瓣膜的形态及功能,具有无创、经济、快速等优势,是评估瓣膜情况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图像上主要表现为瓣叶的增厚、钙化、交界粘连、瓣下腱索挛缩,导致瓣叶的关闭不全和(或)开放受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继发引起心房、心室的增大、心房血栓、肺动脉高压等,当心功能失代偿的时候,最终会引起心功能不全。
超声检查过程中风湿性心脏病最容易与退行性瓣膜病变混淆,需要仔细鉴别。退行性瓣膜病变也常常表现为瓣叶增厚、钙化,开放受限以及关闭不全。风湿性瓣膜本身增厚、钙化,瓣缘为著,瓣膜回声增强,瓣下腱索挛缩,导致瓣叶在舒张期开放受限,左室长轴超声图像表现为瓣体呈气球样或小钩样向左室突出,呈圆顶样表现;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表现为典型的“鱼嘴样”改变。而退行性病变始于瓣根部逐渐向纤维板扩展,并向瓣缘延伸,使瓣膜钙化,瓣尖活动受限,瓣口开放减小。另外,病史询问非常重要,风湿性心脏病一般都会有风湿病史。
风心病所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由于瓣膜返流导致一部分血液反流入左心房,而排入体循环的血流量减少,进而导致左心房增大,左心室液因为容量负荷增加而增大,从而出现乏力、心悸、劳累后气促等症状。临床上出现症状后,病情可于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在风湿热急性期,就应当接受治疗,有明确病史或已确诊风心病的患者,为防止急性风湿热复发,应采用抗生素二级防治措施。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必要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 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