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疾病的相关认识

2022-12-3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产妇从妈妈的角色转变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即分娩痛,面对女性生孩子的痛苦,一些观念老旧的长辈会说:“痛一点对孩子好,忍忍就过去了。”然而忍忍真的好吗?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分娩镇痛只能作为指示产程的指标,而且该指标还可以被替代,此外分娩痛别无他用,甚至可以说对母婴百害无一利。

一、分娩过程与疼痛来源

    分娩过程一般用产程来指代,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临产到子宫颈口开全为第一产程,初产妇平均11~12h,经产妇平均6~8h。近宫口全开时痛感最为强烈,平滑肌长收缩、宫颈扩张、子宫下段缩退是疼痛的主要来源,牵涉部位包括腹部、腰部、骶尾部、耻骨上、肛门等。宫口开全到胎儿出生为第二产程,初产妇平均1~2h,经产妇最快可在数分钟内完成。由于疼痛主要因产道伸展扩张阴道和会阴部产生,此过程中常常造成产伤,牵涉部位包括大腿、会阴等。胎儿生出到胎盘排出为第三产程,初产妇与经产妇一般需要5~15min,牵涉部位包括会阴、腹部和背部。自有规律的宫缩发作开始,产妇便进入分娩,宫缩造成的痛苦会随着产程的升级越来越强,使产妇难以忍受。

二、关于分娩镇痛疾病的认识

分娩镇痛是一种在分娩中采用药物/非药物等方法减轻产妇分娩痛苦的临床手段,理想的分娩镇痛具备以下几点优势:(1)确切减轻疼痛;(2)对宫缩与产妇行动无影响;(3)对母婴健康无影响;(4)产妇意识清醒,能够参与生产过程;(5)给药方便,起效快,功效确切,满足产程镇痛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多采用椎管内麻醉实施分娩镇痛,包括硬膜外腔麻醉、蛛网膜下腔、腰-硬联合麻醉等,其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尤其适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不仅能有效减轻产妇产痛,还能为器械助产或产程中转剖宫产提供快捷及良好的麻醉效果。其应用原理可以简述为利用特制的穿刺针于产妇椎体间的间隙进行穿刺,把相应的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以阻滞部分脊神经根的传导功能,使相应的区域感觉神经麻痹,同时置入硬膜外导管,达到后续连续给药的目的。具体操作时,首先让产妇取侧躺双腿卷曲体位并将后背充分舒展,将椎关节间的间隙扩张至最大。其次麻醉医师会快速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利用产妇的髂后上棘做定位标志,确认进针的位置。再次麻醉医师会先行局部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后便要进行硬膜外穿刺了,并经穿刺针放置硬膜外导管。依次完成穿刺步骤后,医生会将产妇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并开始缓慢推注麻醉药物。最后,医生会对麻醉平面进行测试和确定。整个操作过程大概在五到十分钟,药效发挥后,产妇就会感到疼痛明显减轻,不仅能够较为舒适地完成分娩,并且还会拥有一个有尊严的生产过程,同时对于产妇的身心健康与婴儿的生命安全也是非常有利的。

(科普作者:濮阳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李敏)

责任编辑:杨小玉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