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肺炎那些事

2022-12-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感冒不怕,就怕肺炎”,这是每位爸妈的心声,毕竟感冒是直接型选手,而肺炎却狡猾如狐,披着感冒的皮,干着“5岁以下儿童头号杀手”的事。很多肺炎宝宝反反复复不见好,妈妈总担心护理没到位,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宝宝得了肺炎,护理的那些事。

一、引起儿童肺炎的原因有哪些?

1、由于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儿童之所以患肺炎的次数比成人高,大多是由于年龄特点决定的。年龄比较小、免疫功能不太成熟,从而容易患有肺炎,是儿童肺炎发生的内在原因。

2、感染各种病原菌,在儿童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上,如果受凉后或者被交叉感染后会导致病原菌侵入到呼吸道,从而引起儿童的肺炎。

3、由于吸入异物引起的,常见于小年龄的儿童,如果吃奶时不小心呛入到呼吸道中少许奶,从而会引起吸入性肺炎。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后在空气中产生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而传播。有些病原体可以潜伏在宝宝的鼻腔或咽喉处,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如被吸入则可感染肺部。

二、反复肺炎原因:

(1)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免疫低下或原发免疫缺陷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反复感染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甚至结核等而引起各种肺炎。

(2)先天性肺或肺血管发育异常: 如肺隔离症、肺囊肿等,易发生反复肺炎或慢性肺炎。表现为同一肺叶反复感染或肺部固定阴影不能完全吸收。肺血管发育异常导致肺淤血或缺血,易合并感染,引起反复肺炎或咯血。

(3)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 :如气管-支气管狭窄、气管-支气管软化、气管-支气管桥,这些畸形常引起气道分泌物阻塞,反复发生肺炎。由于气道不通畅, 患儿多伴有喘息、吸气性或双相性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呈金属声。

(4)气道内阻塞或管外压迫 (支气管异物):儿童引起气道内阻塞的最常见疾病为支气管异物,其次是结核性肉芽肿和干酪性物质阻塞,偶见气管和支气管原发肿瘤。气道管外压迫的原因多为纵隔、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肿瘤、血管畸形以及真菌感染引起的肿大淋巴结压迫所致,由于局部通气不良,造成反复肺炎。

(5)支气管扩张: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限性或是广泛性支气管扩张,由于分泌物清除障碍,可反复发生肺炎。表现为长期咳嗽、咳脓痰,反复肺炎,杵状指(趾)。CT检查看到扩张的支气管征象可明确诊断。

(6)纤毛结构或功能障碍时,由于呼吸道黏液清除障碍,病原微生物滞留于呼吸道易导致反复肺炎或慢性肺炎。

三、宝宝肺炎,家长该如何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60%左右;

2)要注意孩子体温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3)按时作息保证休息,每日9-10小时睡眠,避免剧烈活动及游戏,以防咳嗽加重;

4)卧床时需经常更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除;

5)患儿多饮水,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咽腔分泌物;若病情需要可用超声雾化吸入装置稀释其口咽的痰液,利于患儿自行咳出,或家长帮助用适宜力度拍背,利于痰液松动咳出。

(二)饮食护理及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一定的优质蛋白。

2)伴有发热者,给予流质饮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蛋花汤、牛肉汤、菜汤、果汁等),退热后可加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之类的食品)。

3)除牛奶、鸡蛋、豆制品外,还可以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初乳产品等可以补充病菌侵入时身体消耗的免疫元素,可适当食用。

4)对高热的宝宝应忌高蛋白饮食,如肉、鸡、鱼等,高蛋白饮食会使机体内热量增加,因热量无法散发,如同“火上浇油”会烧得更厉害。

5)辛辣食品也不宜吃,容易化热伤津。

6)食入过多的糖会抑制体内白细胞的杀菌作用,所以不要食糖过多和吃过甜的食物。

7)不要吃生冷和酸性食品。

(三)心理护理

患儿年龄较小,生病后身体不舒服,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患儿可能需要进行吃药、吸氧、雾化吸入等多种治疗,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此时家属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注,耐心亲切地沟通,帮助患儿积极面对疾病。并适当为患儿安排有趣的娱乐活动,帮助转移患儿注意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儿童患上肺炎是让孩子非常痛苦的,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及时的去进行治疗,争取早日让孩子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有就是父母应该少让孩子受点苦,在治疗同时,要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护理,细心坚持的照顾好孩子,还应该注意,如果孩子的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家长朋友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能让孩子产生恐惧,注意去安抚孩子。

(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儿科 贺爱华)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