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的危害你了解吗?

2023-1-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人体的胆道系统像是一棵树,其中形似树根的部分胆道位于肝脏内,另一部分位于肝脏外。根据生长位置的不同,胆管结石一般分为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外胆管结石,两者在发病机理、结石成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大部分人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B超中发现的,那么肝内胆管结石对人体究竟有什么危害呢?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吗?

肝内胆管结石的危害

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色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多认为可能与胆道感染引起的胆管狭窄有关,相较于肝外胆管结石来说,肝内胆管结石处理不当十分容易出现反复,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治疗也相对复杂。其主要危害分为以下几种:

①导致胆汁性肝硬化以及门脉高压症状。肝负责生成胆汁,并借由肝内胆管排出,但如果肝内胆管发生结石,管道被阻塞,胆汁淤滞于肝内,容易造成肝细胞损伤或坏死,从而导致肝硬化,形成门脉高压等并发症。②造成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如果肝胆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那么无论结石梗阻在什么地方,都可能会引发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使肝、肾、心、肺等脏器功能出现衰竭。③形成肝脓肿与支气管瘘。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反复发作的基础上,极易出现肝脓肿问题,其临床症状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十分相似,不好分辨,但如果扩散至肺,便会产生支气管瘘,并伴随出现咳嗽咳脓的病症。④引起肝胆管狭窄。结石体积增大使胆管壁发生炎症性破坏,由于这种损害的不断发作和恢复,结果极易造成胆管发生纤维化的狭窄。⑤引起胆道出血。不断发作的炎性破坏很容易腐蚀胆管及其邻近的血管,从而引起胆道出血,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周期性的消化道出血、高热、腹胀等。

查出肝内胆管结石,必须要采取治疗吗?

在门诊中,总有不少患者询问在体检中查出了肝内胆管结石,但自身没有不适症状,必须采取治疗吗?首先,体检B超中发现了肝内胆管结石并不代表确实患有肝内胆管结石,B超的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只有不到30%,仅仅起到初筛的作用,确诊需要结合相关的病史与症状,做更进一步的检查。

一旦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最好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出现进一步恶化,这是因为结石的危害并不在于其本身,同时胆道系统在人体中较为特殊,两端分别连接着肝脏与胰腺、肠道,一旦无法顺利排出,便会造成胆管阻塞,最终诱发胆管炎。除此之外,由于与胰腺之间有同一通道相连,还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甚至发生胰腺出血性坏死,少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还可能发展为胆管细胞癌。

综上所述,肝内胆管结石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必须给予其充分的重视,一旦确诊,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治病情进一步恶化。

(南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胆道病区 朱岩举)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