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重养生,防病保健康

2023-1-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何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中医在养生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自然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冬季气候由热渐渐转寒,人体的生理活动也由外向活跃转为内敛收藏,冬季中医养生保健很重要!

一、注重潜阳、藏精

这是为第二年春天的机体的生机勃发做准备。平时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要做到早睡晚起。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不仅易损耗阳气,且易感冒。加强运动,运动时可选择太极拳、散步等相对缓和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不宜太过,以微微汗出为佳。

二、精神养生,情志养护

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黄帝内经》中“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的意思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三、饮食保健、食物养生

多食温热,少食寒凉,冬季养生要以食物养生为辅。传统养生学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等。如感到困倦、胃脘胀闷,可服用香薷、厚朴、扁豆等;如感到气短、咳嗽、胸闷等,可服用太子参、黄芪、山药等;如感到口舌干燥,或发热咳嗽等,可服用玉竹、贝母、百合、枇杷叶等;如感到肝区胀闷不舒,可食用一些酸甘之品,既润肺燥,又补益肝气,如酸枣仁、枸杞、五味子、麦冬等。

四、阴阳调护、起居养生

起居上,患者应当早睡晚起,安神定志,节制性生活,顺应秋冬令阴精的收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秋冬季,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冬季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要注意颈部、背部以及足的保暖。足为人体之本,是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与人体十二经脉、气血相联系。常言道“寒从脚下起”,脚的保暖很重要。每晚用热水洗脚可促进血液循环,能够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消除疲劳以及改善睡眠。

(濮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尚庆迎)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