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的静脉给药指南

2023-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提起化疗,很多患者都会有“痛苦面具”。不仅化疗过程痛苦,化疗后的副作用也让很多患者难以忍受。每每谈到化疗,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呕吐、脱发、抵抗力下降等。其实,更令人痛苦的是化疗药物刺激血管所带来的疼痛。

总体来讲,化疗的给药方式主要有8大类:静脉给药;肌肉注射;口服;腔内注射;动脉注射;化疗泵;直肠内给药;鞘内给药。而一般常用的给药方式是静脉给药。

一、静脉给药的方式有:

1、静脉注射:刺激性小的药物经过溶解后,可直接进入静脉内,如氨甲蝶呤(MTX)、环磷酰胺(CTX),经稀释后,可经周围静脉缓慢推注。

2、中心静脉置管:对于刺激性大的如多柔比星、去甲长春碱等,目前采用PICC置管、锁骨下深静脉置管(CVC)技术,通过中心静脉给药。简单讲,PICC是从胳膊上臂血管内插一根导管,导管的末端进入中心大静脉并且靠近心脏,另一端则露在外面,用贴膜包起来,用来输液。CVC直接将导管和药盒完全埋入皮下,体表不露任何导管,输液时将针头扎入皮肤下埋置的药盒内,药水通过针头进入药盒,皮肤上只留下一个针眼。

3、静脉冲入法:强刺激性药物如氮芥,在输液时,因为药物的作用时间只有5~8分钟,很快就氧化失效,所以要快速注入。注射时,会先关闭输液管调节夹,药物推注完成后立即连接输液管,并快速冲入,输液2~3分钟后再恢复原来的输液速度。

4、静脉滴注:精确到滴数的静脉输液,比如抗代谢药氟尿嘧啶5-FU。需要检测输液管每毫升的滴数和滴落速度。

优点:目前相对常见的一种给药方式,适合大多数药物。

缺点:药物更加全面地经过全身,对功能正常细胞造成损害。

二、静脉给药方式的选择:

应遵循临床一定的标准,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疾病和身体状况。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1、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持续时间;

2、患者身体状况:比如年龄、凝血机制、免疫状态等;

3、身体局部状况:比如静脉局部条件、局部组织因素、插管部位放射治疗史等;

4、医疗费用。

三、静脉给药时注意事项:

通常静脉给药是在医院,医生护士会进行适当的管理,而中心静脉导管由于置放的时间,除了常规的医院护理之外,患者也需注意居家管理,以尽可能减少感染、阻塞、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1、尽可能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触碰导管时先洗手;

2、不要去触碰打开的注射端;

3、按照医生和护士的指导清洁导管区域;

4、按照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冲洗导管;

5、避免引起导管的破裂和割伤的行为,比如重击或者过大的上肢运动;

6、防止导管进水。

四、如果在化疗药物配制、输注或转运期间,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应该怎么处理?

1、化疗药静脉输入开始5~10分钟内是外渗发生的高峰期,期间应加强巡视。如果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应首先停止输注,用穿刺针或头皮针尽量吸尽穿刺点周围的渗出液,记录外渗范围,进行局部封闭(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

2、化疗药物外渗24~48小时,应先抬高患肢,进行局部冷敷(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烷化剂等)或热敷(长春新碱类、紫杉醇类、铂类药物等),对症使用解毒剂以及镇痛药物(如右丙亚胺、透明质酸酶、二甲亚砜、硫代硫酸钠等),必要时可以行手术清创、皮瓣移植、植皮等。

最后,化疗药物的序贯用药应该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细胞动力学及药物刺激性等原则,根据选用药物的特殊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选择合理的用药顺序。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静配中心 高会娟]

 

责任编辑:刘洋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