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的影像学诊断

2023-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dyl itis,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20岁左右的男性青年中。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能对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做出较早期的诊断、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有帮助。

骶髂关节炎平片:

一、早期仅见普遍性骨质疏松。

二、病变最先侵犯骶髂关节。表现:自关节下2/3处开始,关节间隙增宽,边缘模糊的髂骨面;病变发展可侵犯全关节,关节边缘不完整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最后消失并骨性僵直。

CT表现:骶髂关节炎CT扫描比平片更能清晰地显示病变。以关节下方2—3cm内最重,呈鼠咬状侵蚀,以髂侧为主,并可见数目不等的小圆形透光区,在破坏区周围常绕以较宽的硬化带,约厚1cm。

MRI表现:(1)关节软骨炎性水肿T1呈低信号、T2 呈高信号; (2)关节积液呈长T1、长T2;(3)关节软骨破坏T1呈低信号,T2信号可增高,信号强度不均匀;(4)关节面下脂肪沉积T1WI和T2WI呈带状高信号。

(一)骶髂关节炎依程度分为五级:

0级:正常。

Ⅰ级:可疑异常。

Ⅱ级: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

Ⅲ级:明显异常为中度、重度骶髂关节炎,有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改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或部分强直。

Ⅳ级:严重异常,关节完全骨性强直。

(二)CT分级:

0级:正常。

Ⅰ级:可疑病变,关节面模糊。

Ⅱ级:轻度异常,关节面模糊、硬化,软骨下微小囊变。

Ⅲ级:明显异常,关节面锯齿状,弥漫性硬化,关节面下囊变增多,关节间隙狭窄。

Ⅳ级:严重异常,骶髂关节骨性强直,普遍骨质疏松,韧带部侵蚀囊变更加明显。

(三)MRI分级:

0级:无炎性改变。

Ⅰ级:关节软骨炎性水肿,关节面下骨髓水肿,关节面光整。

Ⅱ级:关节软骨中断,髂骨、骶骨内压脂高信号。

Ⅲ级:关节面侵蚀,硬化,大片骨髓水肿,关节间隙狭窄。

Ⅳ级:关节面硬化严重,关节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作为一种血清阴性的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y,SpA),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2%~0.54%,好发于青年男性,致残率高。

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

⒈关节面光整。

⒉关节间隙清晰均匀。

⒊关节面下骨质结构密度未见异常。

⒋关节周围韧带未见钙化。

⒌关节周围肌肉对称。

⒍关节周围肌间隙和皮下脂肪清晰。

目前,约75%的成年AS患者以腰背部疼痛和僵硬为首发症状,早期症状还包括外周关节疼痛、足底痛和原因不明的虹膜炎等,但是上述这些症状均不具特异性,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例如骨性关节病、椎间盘退变和腰肌劳损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疼痛不再是主要症状,取而代之的是以脊柱固定和强直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致残,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AS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骶髂关节炎是早期确诊AS的关键,早期诊治对终止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X线平片:最简便、经济的手段,早期炎症仅表现在SJ下1/3滑膜连接部分,X线平片对脊柱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有限,只要X线平片骶髂关节炎Ⅲ级以上即可确诊,而Ⅱ级或Ⅱ级以下骶髂关节炎者应行CT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AS的病理学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是骶髂关节炎。病程早期,由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引起慢性、持续性滑膜组织增生和骨髓炎,以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前下部最常受累,若活动性炎症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导致血管翳形成并破坏软骨及软骨下基质,病情反复发作,最终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骨化直至关节强直。因此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并及时控制活动性炎症,可缓解病情的发展,对提高AS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磁共振室 孔凡武)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