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理诊断脊柱脊髓肿瘤的相关知识

2023-2-1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脊柱脊髓肿瘤起病隐匿,因此为临床诊断工作造成相应困难。分子病理学是由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那么分子病理学在脊柱脊髓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如何?

1.什么是分子病理学?

既往传统的肿瘤病理学的基础为形态学,病理医生通过直观观察肿瘤组织,因此在决定它艺术性的同时又提示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上世纪末,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知识的不断积累,被认为是现代病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分子病理学随之诞生。

分子病理学是基于分子水平并根据客观科学证据诊断疾病,其常用检测方法的作用如下:(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能够检测与肿瘤相关的病毒表达情况;(2)利用杂合子缺失、等位基因丢失度检测能够观察肿瘤细胞印鉴,对辅助判断肿瘤良恶性具有一定意义;(3)反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微小残留情况提供有利判断依据。与传统肿瘤病理学相比,分子病理学能够进一步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进行准确预测[1]。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无法利用电镜、免疫组化技术加以鉴别的肿瘤,病理医生应用分子病理学能够显著提高其鉴别诊断准确性。

2.分子病理学能够帮助病理医生们诊断脊柱脊髓肿瘤吗?

要想知道分子病理学在脊柱脊髓肿瘤诊断工作中是否能够起到相应作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脊柱脊髓肿瘤。想必大多数读者朋友们对脊柱脊髓肿瘤较为陌生,其具体指组织学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血管、神经元、间叶组织、神经、骨源性组织的肿瘤,常见类型包括脊柱脊索肿瘤、星形细胞瘤、椎管内脊膜瘤、血管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我们以脊髓星形细胞瘤为例,具体为大家展开讲解分子病理学在脊柱脊髓肿瘤诊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脊髓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包括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但上述儿童型脊柱脊髓肿瘤在成年人群中亦可见。在脊髓中以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更为常见,而此类肿瘤多表现出以BRAF基因突变为主的分子改变。BRAF基因于染色体7p34定位,该基因突变后将使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得到有效激活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示,在分子病理学中可将BRAF突变作为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的特异性分子生物学标志,从而用于鉴别诊断此类病患。

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晓,分子病理学在脊柱脊髓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

(南阳南石医院病理科 岳会珠)

 

责任编辑:杨小玉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