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2023-2-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精神疾病,一种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疾病,可您对它的误区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精神分裂症是指患者的神经系统分裂开了吗?

神经和精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神经是人体结构的神经系统,神经出现问题表现为:偏瘫、口眼斜歪、全身震颤等。精神则是大脑的功能活动,包括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疾病是指这些精神活动之间或者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不协调,患者说话做事和常人不一样,让人难以理解,所以精神疾病是大脑功能的分裂,而不是大脑构造的分裂。打个比方,人好比是台电脑,得了精神疾病就好像系统崩溃了,实际一检查硬件没问题,是软件出了故障。

2、得了精神病就没治了?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虽然相对于其他常见疾病来说,精神疾病治疗周期较长,但总体治疗效果不错。在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能够获得治愈或病情缓解,尤其对于首次发作患者效果会更好,如果首次发作没有得到重视,错过了治疗时机反复发作,治疗会相对困难。

3、精神病是受了刺激,调整心态就好了?

这是不科学的认识。引发精神疾病有四个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神经生化因素和生活事件影响。前三个是造成该病的生物学基础,外界事件只是起到一个促发作用。不少人认为精神疾病只是心理问题,做做心理咨询、调整调整心态就能康复。但是精神疾病种类很多,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一般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调适能改善,但如果确诊是严重精神疾病就必须系统治疗才能有良好的结局。

4、伤人、自杀才是得了精神病?

实际上一些小的症状就可能是患病先兆。如有的人存在长期睡眠障碍,包括早醒、夜梦增多、入睡困难等,就靠服用安定药物解决,事实上睡眠障碍可能是功能性精神疾病的一种先兆。有的表现为躯体症状,例如胸闷、心悸、头晕、腰酸背痛等身体上的不适,综合医院所有的检查结果没有明显问题,实际上,这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有的即使意识到自己存在精神障碍,出于病耻感不愿意就医,不认为自己存在异常,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或言行。

5、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疯子傻子?

我国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较匮乏。不少人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与疯子、傻子划等号,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精神疾病的范畴很广,包括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失眠,更年期、产后情绪不佳、少年期的心理问题等都是我们治疗帮助的范围,还有如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适应问题、过度节食或贪食苦恼、网络成瘾等。

6、精神疾病长期服药会变傻和上瘾吗?

很多患者服药后表情呆板、全身发硬、动作迟缓,这只是药物的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患者表面看起来不灵活,但是他的智力水平并没有下降,病情稳定以后,随着剂量调整,这些看起来呆傻的反应会越来越轻。所谓成瘾,是指人对某种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加,服用后就感到舒服,不用就会难受,比如烟瘾、酒瘾、毒瘾,而在精神科药物中,只有抗焦虑药,也就是安眠药长期大剂量使用可以成瘾,其他药物都不会成瘾,所以,坚持按医嘱服药是安全的。

7、所有的“精神病”都会遗传?

造成精神疾病的原因较多,最关键的就是基因遗传要素,如爸爸妈妈或者爷爷辈有精神病史,就会有可能造成基因遗传的可能性。除此之外还和社会发展、工作中、平常的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的原因相关。精神病实际上有一定的基因遗传关联,亲属关系越近的,产生基因遗传的概率就越大。现阶段认为精神分裂症、情感类精神疾病及其神经症这些心理障碍的基因遗传仅仅促使个人具备基因遗传易感基因,并不一定发病,具备基因遗传易感基因的人也不一定就能表现出病症症状。

8、精神疾病可以手术治愈

目前为止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脑部手术可以治愈精神疾病,或替代药物治疗。除极少数患者由于自伤、自杀、攻击、伤害他人,药物又完全无效情况下实施手术外,其他都严禁外科治疗。

(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十病区 冯连启)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