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指标意义
2023-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创新,风湿病与免疫学检验的联系日益紧密,免疫实验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熟练判读相关化验指标,做出相应诊疗方案是每位风湿免疫科大夫的必备技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常见风湿病的免疫学检测意义。
本文主要从风湿系列、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检测、补体系统、炎性反应物五方面来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风湿系列:
1.类风湿因子(RF):本试验的特异性不高,类风湿关节炎(RA)的阳性率约为90%;也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感染、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2.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主要用作RA的早期诊断,是发生RA发生关节侵蚀的危险因素。
3.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具有溶血活性的代谢产物。阳性表示近期内有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等。
二、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M、IgG、IgA、IgD、IgE五大类,其中IgM、IgG、IgA的含量较高,与风湿免疫疾患关系密切。
1.免疫球蛋白M(IgM):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无论是在个体发育中还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IgM病理性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2.免疫球蛋白G(IgG):是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路蛋白的70% - 80% ,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RA等。
3.免疫球蛋白A(IgA):IgA病理性增高:见于SLE、RA、肝硬化、湿疹和肾性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IgM、IgG、IgA的病理性降低通常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等。
三、抗核抗体检测:
1.广义的抗核抗体(ANA)是指针对真核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这种抗体无器官和种属的特异性。
2.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测定:不同抗核抗体对应的临床意义不同。
四、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和放大系统。补体成分或调控蛋白的遗传缺陷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性感染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补体系统功能下降及补体成分的减少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炎性反应物:
1.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极灵敏的指标。
CRP升高: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心肌梗死、严重创伤、大手术、烧伤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等。
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感染:前者CRP升高,后者不升高。
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
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
2.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简称“血沉”。
血沉病理性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导致血沉增快: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导致血沉增快。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
风湿免疫病相关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药物选择应用,当然非常重要,依据这些指标,既可监测病情,又可避免因等待报告数日而造成不便,更可及时了解患者是否有副作用,及早作出相应调整!但需要指出的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用药选择一定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特点、体质、年龄、病史长短、以往用药反应等综合考虑,切忌死板僵化和过度检查和治疗,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检查损伤和经济负担。
(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 崔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