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滋病、丙肝的预防

2023-3-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而致命的传染性疾病,起因是感染了HIV病毒,人类感染后自身免疫系统会受到破坏,逐渐成为多种疾病的攻击目标,发展到最后,免疫功能全面崩溃,患者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婴幼儿。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吸食毒品,输入或注射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被HIV污染而未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都会使HIV传播。

性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含有艾滋病病毒。

预防措施

避免到不经严格消毒的场所去理发、修脚。

不到非正规的医美机构进行纹眉、纹身等。

不到非正规机构进行献血、输血。

已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怀孕,避免母乳喂养。

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乱性,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性行为。

避免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器具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在不慎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后,伤口需要紧急处理。

什么是丙型肝炎?

丙肝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导致肝脏炎症坏死传染病,对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还没有研发出来,但是规范治疗后是可以治愈的。

丙肝是如何传播的?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母婴以及性接触等,其中传播途径最多的就是血液传播。在非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创伤性医疗操作(如拔牙、美容、纹身等),可造成微小伤口或者皮肤黏膜破损的操作(如美甲、修脚、针灸、拔火罐等)会增加丙肝病毒传播风险。

如何预防丙肝?

1、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不与他人共用,不共用注射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

2、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3、感染丙肝的妇女在治愈前,应尽量避免怀孕。

4、远离毒品,拒绝共用注射器。

5、倡导无偿献血,杜绝违规采供血液行为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

做好艾滋病、丙肝的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所以要做到早检测,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永城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 李阳)

 

责任编辑:刘洋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