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2023-3-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微生物指的是人们肉眼下不可见的一类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霉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多种类型,这些微生物有的对人类有益,但有的却对人类有害。只有借助科学有效的微生物检验,才能更好地判断出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微生物检验是什么?
微生物检验又被称为卫生检验,这是一种针对微生物的污染情况进行的定性定量检测,在对那些因为微生物感染而发病的患者的治疗以及对一些可能遭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的检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微生物有着体积小、繁殖能力强、数量种类繁多等特点,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时时刻刻都有着微生物的参与,而且部分微生物还会直接影响一些产品的质量甚至是影响人们身体的健康,从而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相当严重的干扰。只有借助微生物检验来明确影响人们生活的微生物类型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应对,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人们远离微生物的干扰,并且更好地利用微生物来为人类造福。
微生物检验是怎样进行的?
1.取样
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当中,第一步就是从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人员或是相应的产品当中提取一定的样本。其中,对患者所提取的样本通常以患者的血液为主,或是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的不同而抽取一定量的体液;而对产品的取样则是从该批次产品当中进行随机取样。为了避免在取样过程当中因其他外来微生物的污染而影响检测结果,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对自身的双手仪器取样用的取样筐、取样勺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并且在取样之后及时将样本带回实验室当中进行保存,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微生物培养与鉴定。
2.分离提纯
在完成取样并将样本带回实验室后,工作人员就需要对样本当中的微生物进行适当的分离与提纯,以此获得后续缓解所需要的纯培养物,而具体的分离提纯措施则有倾注法、涂布法等不同的措施。以倾注法为例,这种方式需要人们将含有微生物的悬浊液稀释后混入营养琼脂,之后将其倾注进入无菌培养皿中,等待琼脂凝固之后再进行倒置就可以获得不同微生物形成菌落,进而通过对单个菌落进行重复操作提纯来得到能够用于鉴定的纯培养物。
3.培养
在获取纯培养物之后,微生物检测就来到了第三步——对微生物的进一步的培养,因为这样可以在最后的鉴定环节当中提供更多用于鉴定的微生物样本,从而可以有效地保障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此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在生长过程当中对于氧气的需求采取好氧培养与厌氧培养两种,前者可以在培养的过程当中借助棉花塞对空气进行过滤来获取洁净的空气,或是通过摇床振荡的方式促使空气混入培养瓶当中;而后者则需要注意清除掉培养基当中的氧气。只有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培养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培养基当中的微生物迅速地繁殖。
4.鉴定
在微生物完成有效的培养之后,微生物检验的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微生物的鉴定就可以开始了。在此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需要从微生物的形态、生物特性、化学成分、基因形态以及系统发育这五个层面做好对微生物的分析工作,并以此为核心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能力、菌种类型以及危害性等做出判断,之后将所有的信息记录在微生物检测报告当中即可。另外,工作人员还应当根据对微生物的鉴定结果在报告当中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来消除微生物对人体或对产品造成的影响。
5.保存
在微生物鉴定完成后,工作人员就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最后一步——对微生物样本进行保存。在这一环节当中,常用的保存方法主要有定期移植法、液体石蜡法、零下80°C低温冻结法等保存措施,其中,定期移植法是定期将菌种重新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接种并培养的保存方法,属于一种常用的短期保存方法;液体石蜡法指的是在菌种培养基当中注入灭菌的液体石蜡来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进而使微生物在隔绝外界的环境下进行保存,等等。只有严格遵循“真空,冷冻,干燥”这微生物保存的三大原则,才能更有效地保持微生物样本的质量。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通常情况下,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方式分为外部质量控制与内部质量控制两种,其中外部质量控制指的是将实验室检验完成后获取的微生物质量检验结果与其他实验室当中的相同环境下对相同微生物检验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根据微生物质量检测结果的误差判断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质量控制方法有时会受到不同实验室当中的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导致微生物检验质量难以控制在一定的标准内,因此通常只在微生物鉴定的过程当中作为参照使用;而内部质量控制又被称作控制变量法,包括使用不同分析设备检验、不同操作人员检验、不同样本检验以及不同检测溶液检验等,借助对这些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变量的更换来有效地确定微生物检验过程当中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发生问题与误差,从而使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更加真实有效。
在人们的正常生活当中,微生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不同的微生物对人们的正常生活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只有采取适当的微生物检验措施确定微生物的特性,并且针对其特性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才能避免微生物过度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