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常规检查的科普小知识

2023-3-1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粪便常规检查是体检中的基础检查,很多人因为嫌麻烦就忽视了此项检查。如果出现经常便血、大便短时间过稀或者过硬、大便带有黏液或者脓血者、大便突然变细或者如厕困难、大便呈米汤或者乳状等情况,就需要考虑做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的外观观察和显微镜检查两项。它对消化道疾病和肠道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观察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肠道下段出血;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红细胞成堆并有残碎现象;细菌性痢疾时白细胞多于红细胞,红细胞可散在分布。

2.白细胞增多:肠炎、细菌性痢疾时增加明显,可见吞噬细胞;细菌性痢疾时白细胞增多甚至满视野并有成堆现象。

3.查到寄生虫卵可确定为肠道寄生虫感染

二、正常值参考范围

1.外观

(1)婴儿粪便较稀软,为黄色或金黄色

(2)成人粪便为成形、质软、圆柱状,由于存在粪胆素而呈黄褐色。

2.显微镜检查

无细胞或偶见0-1个白细胞。

三、注意事项

1.检查前按原来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照常进行,

2.用竹签或是木片采取粪便,蚕豆大小即可,送检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

3.若粪便出现脓血时,将脓血的部分采取。

四、粪便常规检查方法

粪常规根据粪便标本的采集,进行粪便一般性状的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的检查以及粪便显微镜的检查。在采集标本时,粪便采集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

常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采集的需求,要求进行标本的准备,例如常规的标本一般采集新鲜,选取异常的部分,无异常时可以多部位的采集,要求无污染,及时地送检。并且要注意标本的新鲜,不要混有其他的尿液等等。

如果选取含有黏液、脓液或血液的病理成分的部位,外观没有异常的粪便,可以在其表面和深处多部位采集标本,采集标本以后要及时地送检,并且在标本采集后1小时内完成检查。

采集标本的容器也应该要清洁、干燥、有盖、不吸水和渗漏,假如是进行细菌学检查,应该采用灭菌有盖的容器来进行采集标本。任何标本都应视为潜在的高危型的病原菌感染源,所以采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五、粪便常规检查可查出的内容

粪便常规检查可检查是否有白细胞(少量白细胞多见于肠炎,大量白细胞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性痢疾、出血性肠炎等),检查是否有隐血(如果隐血阳性,考虑到胃肠道出血,建议进一步检查大便隐血试验以确定诊断),是否有上皮细胞(结肠炎可见上皮细胞增多,假膜性肠炎)和脂肪滴(常见于慢性胰腺炎和消化不良)。

粪便常规属于常规的检查,所有科室均可以开具。检查前一天应注意避免食用动物血液相关的食物、维持自身平时进食习惯。

(南乐县中兴医院医学检验科 暴慧玲)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