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指导

2023-3-2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产褥期是指产妇从胎盘娩出至全身各器官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产褥期产妇全身各系统发生较大的生理变化,以生殖系统变化最明显,随着新生儿的出生,产妇及其家庭也经历着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过程。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与心理变化

1.生理变化

(1)子宫复旧及子宫颈变化:胎盘娩出后子宫会逐渐恢复到未孕状态,一般需要6周,剖宫产产妇所需时间稍长。初产妇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变为产后的“一”字形横裂。

(2)外阴及盆底组织:分娩后,产妇外阴有轻度水肿,一般于产后 2~3d 消退。分娩过程中,由于胎先露长时间压迫,盆底组织弹性降低,故产褥期应避免过早进行较强的体力劳动,坚持做产后康复锻炼,有利于盆底肌的恢复。  

(3)乳房:产后胎盘娩出,在催乳素的作用下,乳房开始大量泌乳。

(4)腹壁的变化:产后腹壁明显松弛,腹壁紧张度需产后6~8周恢复。初产妇腹部紫红色妊娠纹变为银白色。

2.心理变化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变化与分娩经历、伤口愈合、哺乳和产后恢复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情绪高涨、希望、高兴、幸福感、乐观、压抑及焦虑等。

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

1.生命体征:产妇的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内,可在产后24h内稍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 产后3~4d,出现乳房肿大,伴有体温升高,称泌乳热,一般持续4~16h 后降至正常。产妇脉搏略慢,60~70次/min,脉搏过快应考虑发热及产后出血引起休克的早期表现。产妇呼吸深慢,14~16次/min,与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有关。

2.产后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d 出现,持续2~3d 自行缓解,婴儿吸吮乳房时,反射性引起神经垂体分泌催产素,使疼痛加重。

3.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等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恶露有腥味,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为250~500ml。

产后访视与护理

社区医疗保健人员需在产妇出院后3d、14d、28d分别做3次家庭访视,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并提供护理。

1.饮食指导:产后1h鼓励产妇进流质饮食或清淡半流质饮食,后可进普通饮食。哺乳产妇多进蛋白质和汤汁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推荐补充铁剂3个月。

2.排尿与排便: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及产后会阴伤口疼痛、疲劳、不习惯床上小便等原因影响排尿,应鼓励并协助产妇产后4h内排尿。鼓励产妇多喝水,多吃蔬菜,及早下床活动预防便秘。

3.产后保健运动:阴道自然分娩者,回病房后产妇即可在床上适当活动,产后6~12h下床轻微活动,产后第2d在室内随意活动,会阴侧切或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下床活动时间。产妇在床上即可进行收缩会阴肌肉、提升盆底的运动,每次10组,每组重复收缩和放松盆底5~10min,每天2~3次以上重复训练。会阴正中切开产妇等到伤口愈合后再训练。

4.心理护理:产褥期妇女的心理护理主要在两方面,即确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和承担母亲角色的责任。护士应帮助产妇建立母婴接触、适应新角色,促进其产后康复,同时提供新生儿喂养和护理知识,鼓励产妇家庭成员参与新生儿护理并加倍关心产妇。

5.子宫复旧的观察与护理:产后每日同一时间手测子宫底高度,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了解子宫复旧情况。若子宫底高度上升,子宫体变软,应考虑子宫收缩不良,立即经腹壁按摩宫底,排出血块,预防产后出血。

6.会阴的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日消毒液擦洗外阴2~3次。会阴水肿严重者,可用50%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min。

7.性生活和产后健康检查的指导:产后42d内禁止性生活,指导产妇选择适当的避孕措施。哺乳者推荐工具避孕,不宜选择药物避孕;不哺乳者避孕方法无须限制。产后42d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了解产妇全身情况,特别是生殖器官的恢复及新生儿发育情况。  

母乳喂养指导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在前6个月内应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辅食至2岁或者更长时间。

1.母乳喂养的优点:对于婴儿,母乳可提供营养、促进发育、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保护牙齿,同时也有助于增加母婴的情感连接。对于母亲,母乳喂养可以预防产后出血以及患癌的危险性,同时有利于避孕。

2.喂养技巧:按需哺乳,一般20~30min/次。常用的喂养姿势包括:摇篮式、环抱式、侧卧式、交叉式等,以母婴舒适的体位进行喂养。哺乳时,一手拇指放乳房上方,其余四指放乳房下方,乳头轻触婴儿嘴唇,待张大嘴后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放入婴儿口中,托起乳房,防止乳房堵塞婴儿鼻孔影响呼吸。哺乳结束时,用示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颏,避免在口腔负压下拉出乳头引起局部疼痛或皮肤损伤。

3.注意事项:每次哺乳应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吮另一侧。哺乳后,将婴儿抱起轻拍背部1~2min,排出胃内空气,预防吐奶。

4.乳汁分泌量充足的标准:每日满足8次左右的母乳喂养;婴儿每日排尿5~6次,排便2~4次;婴儿体重增加,睡眠情况良好。

5.母乳的储存:20~30℃保存不超过4h,4℃不超过48h,-15~-5℃可保存6个月。

6.不宜或者暂停母乳喂养的指征:母亲患有传染病急性期、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的产后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母亲酗酒、暴怒、服用对婴儿有影响的特殊药物等;婴儿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等。

7.母乳喂养中常见问题及护理:

(1)乳汁不足:指导哺乳方法,做到按需哺乳、夜间哺乳,适当调节饮食。

(2)乳房胀痛:因乳房过度充盈及乳腺管堵塞所致,哺乳前湿热敷3~5min,按摩乳房,频繁哺乳,排空乳房。

(3)乳头皲裂:表现为乳头疼痛,哺乳时尤甚,多为婴儿含接不良造成。轻者可继续哺乳,先健侧,后患侧。哺乳时产妇取舒适姿势,哺乳前湿热敷乳房 3~5min。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短暂暴露使其干燥。严重者停止哺乳,可用手挤奶或吸奶器吸出乳汁喂给新生儿。

(4)退奶:有母乳喂养禁忌的产妇,应尽早退奶。最简单的方法是停止哺乳,减少汤汁饮食,必要时用药物辅助退奶。常用方法:①生麦芽 30~90g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连续服用3~5d;②芒硝250g分别装在两纱布袋内,敷两侧乳房并包扎,湿硬时更换;③维生素B6200mg,每日3次,连服3~5d。

(怀化市鹤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妇产科 张艳)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