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2023-4-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妇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妇产科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加强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现将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1、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薄弱

在工作较忙时,有时会忽略患者的权益,出现急症就忙于处理,在处理的同时没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反馈,一旦出现异常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

2、服务态度缺陷,缺乏良好的护患沟通

3、业务水平有限

低年资护士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不够都会对护理安全构成威胁。

4、制度不熟悉

有章不循、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那么护理纠纷就在所难免。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失性护理行为缺陷,是引起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二、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1、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保证,现在人们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有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和医院的正当权利。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消除各种不安全的护理行为和隐患。

2、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加强护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每个患者在住院期间都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帮助和指导。加强护患沟通,是减少护理纠纷的前提。

当然还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善用语言沟通技巧,不仅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配合、理解,并能使之产生安全感、信任感,融洽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

注重教育,提高素质 ,鼓励年轻护士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吸取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取长补短。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1)加强护理管理,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在实施及落实制度中,护士长要常督促检查,严格管理。

(2)防止弄错新生儿

在多个孕妇同时分娩时,一定要核对新生儿的性别和其母亲的姓名。

在给新生儿洗澡及注射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手带标记丢失的新生儿要及时补上。

(3)防止烫伤新生儿 

在给新生儿淋浴时,水温应维持在38~40℃。给新生儿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应维持在40一60℃,而且热水袋应放在棉包被或毛毯外面。

(4)严格交接班制度 

提前15分钟到岗接班,对于孕妇、手术、危重患者、新患者及新生儿,一定床头交接。

(5)做好详细护理记录

各项记录要准确,及时,简洁清晰,不可涂改、删除或撕毁。护士要将认真观察到的情况如实地详细记录。

护理安全可以反映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年轻护士必须加强护理安全教育,使大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周口市中医院妇产科 张爱红)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