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与预防

2023-4-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在中老年人当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可以导致全身骨关节疼痛、身高变矮、脊柱变形,以致内脏受压、脆性骨折,尤其是胸腰椎、髋关节的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调查显示,我国是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人数超过7000万。骨质疏松为什么容易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呢?它有什么发病原因呢?

首先,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是一种由于骨组织微结构损伤、破坏,骨的质量下降导致的疾病。如果把正常的骨头比喻成一栋高楼,骨的微结构也就是骨小梁,就是支撑这栋高楼的柱子,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这些承重柱很坚实、很牢固,不容易折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一些其他因素甚至疾病的影响,这些柱子就像经过无数风吹日晒和虫蚀一样,变得斑驳和脆弱,也就是骨头的质地变得疏松,容易发生骨折。这种病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因为女性体内有丰富的雌激素,雌激素有保存骨量的作用,而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速下降,就失去了这一保护作用。还有一些患者因为基础疾病长期卧床,或营养不良,或者缺乏日照和维生素D摄入,影响骨的正常合成和代谢,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然而,骨质疏松症的病情比较隐匿,大约50%的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常在发生骨折后去检测骨密度才发现。还有一些人虽然有疼痛,但是容易误诊为肌肉劳损、关节炎等等,延误治疗。而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会极大地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十分重要。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我们建议对以下人群进行骨质疏松的筛查:

(1)年龄50岁以上或绝经后的女性,年龄70岁以上的男性。中国国家卫健委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高达51.6%。增龄是发生骨质疏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身高进行性变矮超过4 cm,或1年内身高变矮超过2 cm。身高变矮意味着可能发了脊柱压缩性骨折,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身高的变化。

(3)先天骨架过小的人。骨架较小的人其峰值骨量可能偏低,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

(4)过瘦、体重过轻的人(体重可以用体重指数衡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BMI<19kg/m2为体重过轻)。

(5)体力活动过少,长期久坐久站和长期卧床者(每天运动量<30min、户外活动<10min)。骨骼的健康需要肌肉活动的刺激和支持,力量训练有助于骨量的保持。

(6)平衡性差、走路不稳、经常跌倒或担心跌倒的人群。跌倒往往意味着肌肉力量差,甚至是骨量的异常。

(7)曾经发生过脆性骨折(包括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的人。脆性骨折是指非暴力的、从站立高度或者低于站立高度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8)有遗传家族史的人。一个人的父母、兄弟姐妹有驼背或曾经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那么他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会高于没有家族史的人。

(9)性激素缺乏的人。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绝经年龄提前(45岁以前绝经)的;在没有妊娠或哺乳的情况下,连续停经12个月以上的;卵巢切除并且没有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雄激素水平低或有相应临床表现(阳痿、不育等)的人群,都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10)素食主义或长期肉、蛋、奶等蛋白质摄入不足,平时又未进行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每日钙摄入量小于800mg,维生素D小于400单位)的人群。正常人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骨量,30~40岁时开始下降。所以我们建议从30岁开始就应该注意增强骨质,具体包括:多食用奶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岁时,除了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外,还要增加钙元素、镁元素和维生素D的补充,多做力量训练。

(11)影响骨代谢的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者;摄入过多的含咖啡因的饮料、喜饮浓茶及碳酸饮料者;口味偏重、食盐摄入过多的高钠饮食者;饮食中缺乏钙和维生素D;缺乏日照者。咖啡、烟、酒、浓茶、碳酸饮料均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导致骨骼变脆。研究表明,饮酒对女性骨骼的影响比男性更大,饮酒越多,危险越大。无论什么年龄戒烟戒酒,都会使骨骼受益,而且越早越好。

(12)有长期、大量类固醇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使用史。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质流失,大量激素使用时甚至会发生股骨头坏死,所以因为一些疾病不得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一定要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以及针对性的抗骨质疏松的治疗。

(13)患有影响骨代谢的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衰、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精神障碍、其他内分泌、消化系统疾病等)。

(14)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过量甲状腺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噻唑烷二酮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有效治疗率却较低,危害巨大,但它是可防可治的,且预防重于治疗。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负责人,我们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危险因素评估、疾病筛查,保护自己的骨骼健康,也是保护我们的生活质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一病区 张迪)

 

 

 

责任编辑:刘洋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