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2023-4-1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产后通常是指孕妇分娩之后的一段时间。产妇产后做好养生保健能有效预防各类产后疾病,且能促进婴儿实现健康成长。对此,产后妇女有必要遵循中医理论开展养生保健,能有效调理气血失衡,改善身体素质,并保证乳汁质量。那么,产后中医养生保健有哪些常识呢?想知道的话就来阅读本文吧。

1、注意保暖

产妇通常具有体虚气弱的特点,风气容易对其入侵。对此,要时刻保持温寒适宜的状态。在夏季,尤其要禁止贪凉,适度保暖,防止风冷在腹中聚集而诱发各类疾病。

2、注意卫生

产妇排除恶露时,其血室呈大开状态,在产褥期,还存在大量褥汗,这些都会影响产妇的卫生健康。对此,产妇要注意卫生,做好清洁。在清洁时忌用冷水,可用温姜水对身体进行擦拭,洗头后立即使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防止湿寒侵入体内。

3、注意劳逸结合

产妇结束分娩后,在百日之内,不要参加劳动。产妇可根据伤口恢复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展产后活动,考虑自身体力,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锻炼,避免劳累过度。通过适度锻炼,疏通气血,避免内分泌失调,防止肌力下降。产后可遵医嘱对反式呼吸加以练习,通过缩肛运动、腰背运动等促进骨盆底肌肉实现快速良好恢复,并有效预防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症状。

4、注意平衡膳食

产后要形成合理的膳食搭配,将产妇身体状况作为依据,考虑个体差异,注意保持膳食平衡。每日饮食,要尽量摄取多种食物,少食多餐,形成合理的营养搭配,避免影响乳汁质量。同时,要防止营养过剩而引发糖尿病、肥胖等。要尽量食用温热食物,避免摄入寒凉食物,防止损伤脾胃。

5、保障乳汁质量

产后如果出现气血衰竭的现象,加上脾胃失和,可能引发各类疾病,形成缺乳现象。产后治疗缺乳,要调理脾胃。将缺乳程度作为依据,优化饮食习惯,适当多吃猪蹄、豆类和鱼类食品,遵医嘱服用药膳,对气血加以调整,有效保障乳汁质量。

6、调护情志

产后妇女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失血情况,神失所养,对此,要注重对其心神加以调养,防止外界各类刺激造成产后妇女出现情志失调而引发疾患。大喜大怒则劳神伤气,对产后妇女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产褥期妇女在社会上也属于弱势群体,通常不了解卫生保健相关知识,极易形成脆弱的心理状态,常出现暴躁、焦虑、失眠、抑郁等情况。对此,要加强心理疏导。医护人员要考虑产褥期妇女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社会学、医学心理等专业知识,灵活应用针对性较强的干预措施,与产妇加强沟通,缓释其心理压力,调护其情志,有效避免其发生产后抑郁。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李华)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