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的方法介绍
2023-4-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镇痛分娩(AnodyneLabor)是临床产科医学中的学术词汇,通常称为“无痛分娩”。一般来讲,“无痛”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分娩中实现的困难较大,人们往往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具体方法如下:
一、非药物性镇痛法
1、精神安慰镇痛分娩法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分娩镇痛与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如恐惧、焦虑、疲惫、缺乏自信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等因素都能降低产妇的痛阈。此镇痛法包括:
(1)产前教育:纠正“分娩必痛”的错误观念。
(2)锻炼助产动作:腹式呼吸、按摩。
(3)照顾与支持:家庭式分娩、陪待产等。
(4)“导乐”分娩法:由一名有过自然分娩经历的女性陪伴正在分娩的产妇。
2、针刺麻醉
3、经皮电神经刺激仪
作用原理:分散产妇的注意力,镇痛有效率仅为25%。
4、水下分娩
即产妇于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前期坐于热水的浴盆中,靠热水和水的浮力缓解产痛,但镇痛效果不确切。
非药物性镇痛法的优点:对产程和胎儿无影响。
非药物性镇痛法的缺点:镇痛效果差。
二、常用的药物性分娩镇痛法
1、笑气(N2O)吸入法
应用方法:用麻醉机以N2O:O2=50%50%混合后,产妇自持麻醉面罩放置口鼻部,在宫缩前20—30秒经面罩作深呼吸数次,待产痛消失时,面罩即可移去。间歇吸入于第一产程、第二产程。
优点:
(1)效果较可靠,大约50%左右的产妇镇痛有效。
(2)显效迅速、失效也快。
(3)不刺激呼吸道。
缺点:
(1)N2O有30—45秒的潜伏期,而宫缩又先于产痛出现,因此间断吸入至少在宫缩前50秒使用,若感觉疼痛时吸入,不但起不到止痛效果,反而在宫缩间歇进入浅睡状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
(2)若吸入过深,产生全麻效果,有误吸的可能性。
(3)笑气为吸入性气体,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2、杜冷丁
使用方法:常用量为50—150mg,肌肉注射,给药后15—20分钟起效,1—1.5小时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消退。
优点:
(1)给药简便。
(2)40%—60%的产妇镇痛有效。
缺点:
(1)注药后能迅速通过胎盘屏障,母体静脉注射后数秒钟即在胎盘内出现,6分钟达到母血与胎盘之间的药物平衡。肌肉注射后2小时在胎盘内浓度达高峰,对新生儿呼吸中枢产生抑制。(2)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大部分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在宫缩间歇往往嗜睡。
3、安定
使用方法:常用量为0.2—0.3mg/kgⅣ。
优点:给药简便,用于精神紧张的产妇。
缺点:
(1)无镇痛作用。
(2)可造成新生儿严重低血压和长时间的低体温,尤以早产儿明显。
4、区域性阻滞:此种方法由产科大夫实施。
(1)会阴局部浸润阻滞
(2)宫颈旁阻滞
三、椎管内注药镇痛法
它是目前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最可行的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
优点:
1、镇痛效果好,可做到完全无痛,尤其适合于重度产痛的产妇。
2、产妇清醒,可进食进水,可参与产程的全过程。
3、无运动阻滞,可不得行走。
4、可灵活地满足产钳和剖宫产的麻醉需要,为及早结束产程争取时间。
5、随着新的给药方式—CSEA和PCEA技术的出现及新的药物---罗哌卡因的出现,提高了分娩镇痛效果,对母婴和产程几乎无任何影响。
缺点:
1、技术含量高,需要由掌握麻醉专业技能的麻醉科医师来操作,也就是说给药不太简便;
2、有技术风险,有3%的镇痛失败率;
3、药物剂量和浓度选择不当时,对运动阻滞、产程及母婴产生不良影响。椎管内注药的分娩镇痛法是有创性的,具有一定的操作和技术风险。
四、针刺麻醉镇痛法
针刺麻醉,又称为“针刺经络穴位麻醉”,简称“针麻”。是根据针灸学经络理论,循经取穴,以针刺产妇的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促进乙酰胆碱的大量分泌,阻碍痛觉的传导,从而达到减痛或镇痛的目的。
五、经皮神经电刺激法
利用一种低频率脉冲镇痛仪,对产妇背部脊柱两侧进行电流刺激,分散了疼痛的感觉,使疼痛减轻。耳穴电脑无痛分娩仪将耳穴电脑无痛分娩仪的耳膜固定在产妇的耳蜗口,通过耳膜自动选穴,仪器发放脉冲阻滞传导镇痛。但是由于不是神经阻滞,所以存在镇痛不全的问题,只是把疼痛级别降低,达到产妇能够耐受的程度。
以上为分娩镇痛方法的具体介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