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创伤外科治疗方法介绍
2023-4-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中医创伤外科治疗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夹杂着丰富的医学经验和中草药独特疗效,常常用于治疗创伤、外伤、骨折、关节脱位等疾病。在中国古代,这种治疗就已经有着长时间的历史了,并一直沿用至今。本文将介绍中医创伤外科治疗的相关方法。
一、手法治疗
1.推拿按摩法
推拿按摩法是中医创伤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推压、摩擦、挤拉受伤部位,刺激人体运动系统,达到治疗的效果。推拿按摩法在创伤外科的治疗中可以使局部肌纤维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缓解组织水肿,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的愈合。
2.手法调整法
手法调整法也是中医创伤外科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手法的调整来实现治疗效果。手法调整法包括扭、拉、推、按等动作,主要是通过手法的调节,使骨骼、肌肉发生调整,达到治疗的效果。此方法可以调整人体的关节,纠正关节错位,使骨折恢复正常。
二、火罐治疗
火罐是中医创伤外科治疗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特制的罐子抽真空,在患处局部制造负压,刺激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速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受伤组织的恢复。火罐治疗既适用于慢性肌肉、骨骼以及关节疼痛,也可以用于急性创伤。火罐治疗有排毒、祛风、散寒、解痉、活血和消肿的作用。
三、药物治疗
中医创伤外科治疗包括了中药疗法,采用包括了内服、外敷、湿敷、熏洗、熨灸、外敷等多种方法。中医创伤外科治疗中常用的中药有:三七、穿山甲、大豆、熟地黄、夏枯草、苦参、蒲公英、丹参、赤芍等。
1.外敷
外敷是中医创伤外科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适用于创伤表面有肿胀、疼痛的情况。外敷药物包括各种凉药、活血化瘀药等。使用外敷药时,需要将药粉、药液、药丸或药膏等外敷于伤口,达到消散血肿、止血消炎、杀菌生肌等效果。
2.湿敷
湿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有缓解肿痛、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杀菌等作用。在湿敷时,常采用中药制剂滤液或者分散剂,包括了生姜、白芷、辛夷等中药,在局部敷于湿敷布后贴在患处,也可添加石膏、滑石粉等药物。
四、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创伤外科治疗的另外一种重要方法,可以通过针刺激发人体穴位,改变体内物质代谢状态和神经调节系统,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以达到治疗外伤的效果。在使用针灸治疗时,医生根据制定的治疗方案,紧贴需要治疗的疾病与穴位,插入针具。治疗时间长短和针刺深度等都要针对不同的病情进行个性化处理。
五、武术疗法
武术疗法在中医创伤外科治疗中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武术疗法包括了太极拳、形意拳等,可以在丰富的武术动作中实现肌肉运动的效果。武术疗法适用于基础身体健康良好、肌肉协调能力较强的患者。
综上所述,中医创伤外科治疗采取了诸多的疗法,从针灸、药物、手法、武术到火罐等,都有着独特的治疗效果。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以及其他因素,以制定治疗方案和疗程。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也应做好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
(栾川县中医院外科 范向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