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带你了解心力衰竭
2023-4-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血液淤积在体内,导致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心衰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和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已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心脏病相关死亡原因。据统计,在我国≥35岁居民中,加权后心衰患病率为1.3%,即大约1370万人患心衰。 心衰根据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心功能分级:1、killip分级: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临床上分为:Ⅰ级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Ⅱ级肺部啰音范围小于1/2肺野;Ⅲ级肺部啰音大于1/2肺野(肺水肿);Ⅳ级休克。2、NYHA分级:用于单纯性左心衰,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临床上分为: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劳动不出现疲劳、心悸、胸闷、气短;Ⅱ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易出现疲劳症状;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度体力劳动即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症状;Ⅳ级患者休息时即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症状,不宜进行任何体力劳动。
病因及诱因:1、病因:目前冠心病、高血压为心衰的重要致病因素。2、诱因:①治疗不当:洋地黄用量不当、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药物、液体摄入过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②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均为重要诱因;③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均导致心衰。
如何早期识别心衰?早期心衰患者,由于其心脏本身的代偿和储备功能,一般日常活动并无特殊感觉,但当机体活动量增大或需要提高运动量,则易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或疲乏表现。具体来说,当原心功能正常或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每分钟增加15~20次时,则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或心衰加重的最早期征兆。
另外,患者在短时间内体重剧增,出现明显的浮肿现象以及尿量减少也是重要的识别症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心衰患者体重增加可能早于显性水肿出现,观察到患者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尿量减少、入量大于出量时则提示液体潴留,需要及时调整药物治疗。
心衰的治疗措施:1、去除病因、饮食、限制水钠摄入(24小时液体摄入应小于1000ml—1500ml)、避免劳累、精神刺激。2、药物治疗:①利尿剂应用(螺内酯、呋塞米、氢氯噻嗪),应用利尿剂应注意监测离子,防止电解质紊乱导致相应的并发症;②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酯类)扩张血管,减低心室前、后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卡托普利)抑制循环中及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 的生成,也有扩张小动脉和静脉的作用;③洋地黄类(地高辛、毛花苷)适用于中、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对心室速快的房颤患者特别有效。
(太康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许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