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科普小知识
2023-5-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检报告中出现“肺结节"这个描述,很多人一拿到报告就紧张起来,甚至谈结节色变。加之现在手机上网方便,随手网上一查,将“结节”、“磨玻璃影”等字眼对号入座,纠结这个结节是良是恶?是不是肺癌?“小结节大纠结”,让人寝食难安。那么什么是肺结节?肺结节是怎么形成的呢。该如何分类呢?哪类人群需要重点关注肺部筛查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肺结节。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肺结节是怎么形成的?
引起肺结节的原因有很多种,得过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引起的肺炎或肺结核,后期可能会留下肺结节;长期吸烟或从事粉尘重的工作等人群,容易有肺结节;还有肺部受过伤等,肺内留下瘢痕,也可能出现肺结节。
肺结节有哪几种?
A. 按照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B. 按照病灶大小分类:肺结节直径<5mm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mm定义为小结节;通常10-30mm的肺结节,应尽早找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C. 按照密度分类:分为实性肺结节、纯毛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其中,部分实性结节也叫混合密度结节,是含有实性成分和磨玻璃成分的结节
哪些人群需要重点关注肺部筛查?
虽然胸片X线也能发现肺结节,但大多数<1cm的结节在X线上显示不清,所以我们更推荐能显示出肺结节形态特征的胸部CT来做肺结节的筛查和随访。我国专家推荐肺癌高危人群应该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以助早期诊断。
肺癌高危人群是指: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
(1)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但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砷、铬、石棉、铍等接触者);
(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肺癌家族史者;
(5)长期吸入二手烟(家庭或室内工作场所,>2h/d,至少10年)或长期暴露于厨房油烟中(炒、煎、炸等烹饪)。
如何预防肺结节?
避免吸烟是最主要的,吸烟是目前已知的肺癌最相关的高危因素,吸烟的年龄越早,吸烟的年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多,患肺癌的概率就越大。长期吸二手烟也是高危因素之一,所以远离吸烟人群、督促身边人戒烟也是必要的。
脱离高危工作环境、职业暴露等,也能有效防止肺结节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锻炼身体、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每年定期体检,如果发现肺结节应该理性面对,及时到胸外科就医
总的来说,发现肺结节不要惊慌,有时候肺结节带来的身体伤害远远小于因为焦虑带来的伤害,要做到正确认识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希望大家科学、理性、客观地对待肺结节,要多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遵医嘱科学随访及治疗,做到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降低疾病风险,减轻医疗负担,延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