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东方美女病”,PET/CT来助力

2023-5-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东方美女病”实际上就是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俗称,因其多发于亚洲青年女性,且患病女性常表现出柔弱纤细、楚楚可怜、我见犹怜的样子,很像古籍中古画中的亚洲美女,而获名“东方美女病”。1905年,日本人Mikito Takayasu首先在日本眼科协会年会上报道了该病。1975年为纪念Mikito Takayasu,学术界正式将该病命名为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分支,由于管壁炎症反应导致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供血脏器不同程度的缺血,少数患者因炎症破坏动脉壁的中层也可呈现动脉扩张性或动脉瘤样改变。

大动脉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受累脏器缺血症状。本病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但作为炎症活动的重要指标,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DSA) 是诊断大动脉炎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放射性以及对血管壁评估价值有限等局限,近年来逐渐被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CT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 PET/CT显像等技术取代。

大动脉炎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还没有血管闭塞等并发症的情况,针对一般炎症主要是药物治疗,药物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旨在降低炎症反应,延缓疾病进展;手术治疗一般为针对性治疗,因该病引起的血管狭窄、闭塞和动脉瘤样病变,可行血管置换、球囊扩张等,改善血供以纠正组织缺血导致的并发症。

PET/CT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断层显像,是目前最先进的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之一,是功能代谢信息和解剖相结合的影像方法,犹如GPS定位,能够准确找到病变的位置,实现两种检查的优势互补。18F-FDG是天然葡萄糖的类似物,基于炎性血管病变区域对于18F-FDG的摄取增高,大动脉炎患者PET/CT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线型FDG摄取增高,其视眼长、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可作为诊断炎症性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如此,18F-FDG PET/CT能够在血管结构发生改变之前反映出炎症累及动脉壁的部位及范围,其半定量指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在探测大动脉炎活动性时优于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性指标,有助于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PET/CT作为全身性、无创检查手段,其在大动脉炎早期诊断方面较传统影像学检查如CTA、MRA更有优势,为大动脉炎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能了解大动脉炎的病变累及范围,确定活检部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张晶晶)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