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理诊断的几个常见问题
2023-5-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当前,关于肿瘤的诊断方法有许多,其中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肿瘤患者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因对相关内容不理解,片面认为肿瘤就代表了癌症,而癌症的不可治愈性,让大多数人都“谈癌色变”。然而,肿瘤并不代表癌症,需要通过病理诊断来进一步确定。我现科普肿瘤患者病例诊断中常见的问题,以此帮助患者快速了解病理诊断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病理诊断
在肿瘤各种检查方法中病理诊断是最可靠、最准确的检查方法,也是疾病的最终诊断,被誉为“金标准”。病理诊断又称为病理检查,指用手术、穿刺等方式获得活体组织标本,通过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检查来判断该部位病变的性质,以此诊断疾病。该方法不但可以判断患者肿瘤性质,还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肿瘤科应用病理诊断至关必要。
二、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主要方式有哪些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病理诊断方法也不断进行丰富与完善。目前,在肿瘤科常用的病理诊断方式有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体组织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又称为活检,是最常见的肿瘤病理诊断方式。该检查是通过使用刀、钳等手术器具将患者体内病变的肿瘤部位切取或钳取全部或部分作为肿瘤组织使用,也可用穿刺吸取肿瘤组织,然后制成病理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观察,最后做出诊断。该诊断方式可帮助医生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肿瘤的性质及一些肿瘤类型,但在活检前需要抽血化验。
2、脱落细胞学检查
由于肿瘤细胞很容易脱落,在采用脱落细胞学检查时,可通过利用癌细胞之间黏附力,易随分泌物、排泄物(如痰液、乳头溢液、尿液)等,或医生用器械将癌细胞从黏膜表面刮下来制成涂片,用显微镜观察而做出细胞学诊断。该诊断具有操作简单、时间上较为迅速且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损伤较小的优点,但其缺乏组织结构形态,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术后标本检查
该方法是针对已做了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留下的组织标本一般用于病理检查,这对患者术后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等方面存在着重要意义。
三、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1、为什么同时进行检查但病理结果等待时间却不同
当前肿瘤患者病理诊断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而不同的方式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有不同,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常情况下,传统的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便可以明确诊断,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标本形态比较特殊,通过常规观察无法明确,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进一步确诊,这样所花费的时间将更久,比如免疫电子显微镜、自动图像分析技术等等。
2、活检过程顺利但最终结果为何无法确诊
除了患者手术切除或部分切除组织活检外,其他活检组织主要是通过器械(如刮匙、试管拉网器等)将癌细胞从黏膜表面刮下来制成图片观察。然而,肿瘤分为实质与间质,其中实质是肿瘤细胞,就是祸根,而间质则像是孕育祸根的土壤,单纯检查间质无法明确肿瘤的诊断。在活检取病理的过程中,有可能取到间质。为了提高检查的诊断率,能做的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提取几次病理组织。
3、病理结果确诊之后为何又要穿刺
一般而言,肿瘤患者病理确诊后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而手术之后原来的手术区域在后来检查中出现新的占位,这无法判断是术后的改变还是肿瘤的复发,需要再次进行病理诊断,而对这个病灶的诊断关系到患者后续治疗,所以即使是癌症晚期的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穿刺等方法拿到组织标本后确诊。另外就是在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下,为了指导治疗,有必要再取得病理做相应的检测。
肿瘤患者因疾病的特殊性,需要明确病理诊断后方可进行治疗。目前,大多数患者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与脱落细胞学检查便可明确,但尚有一部分患者难以确诊。而随着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电子显微镜、细胞遗传学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疑大大促进了肿瘤病理诊断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这对肿瘤患者临床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