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降糖药物有讲究

2023-5-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在临床工作中,当我们给糖尿病患者做健康宣教时,经常会有患者提出好多关于糖尿病用药方面的问题,由于降糖药物种类繁多,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理不同,服药方法、时间也各有不同。下面我就跟您聊聊“降糖药”那点事儿!

糖尿病是当前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目前无法彻底治愈,患者需要定期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配合日常正常饮食和合理运动,以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

一、首先明确空腹、随机及餐后血糖定义

空腹血糖:至少8小时及未进食,一般建议晨间7-9点间最佳。饮用白开水不影响。而不是不进食就是空腹,进食就是餐后。

餐后1、2小时血糖: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算,到2小时的时间就是餐后2小时血糖。而不是吃完饭后才开始计算时间。

随机血糖:无需在意是否进食,是否空腹,24小时任意时间监测的血糖均为随机血糖。

二、降糖药种类较多,不同种类药物各有其服用要点,需要认真执行才能保证用药疗效和用药安全。

1、双胍类降糖药物

此类药物包括盐酸二甲双胍片及其缓释片,在胃肠道吸收葡萄糖时,可通过使肝糖原输出减少,加强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而发挥阻碍作用,进而促进血糖降低。

理论上,此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是可能刺激胃肠道,所以需要随餐服用,不能空腹。

2、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此类药物包括格列美脲、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本脲、甲苯磺丁脲等。这类药物能够刺激人体胰岛β细胞产生兴奋性,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不过,胰岛素分泌如果失衡,将造成低血糖,所以需要在饭前20~30分钟用药,控制好进食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

3、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也能够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不过此类药物起效时间更快,可在进餐后快速降糖,但半衰期比较短。所以,此类药物应在饭前15分钟服药,或根据个人差异餐前用药。

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现象,因此需要注意不良反应。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主要有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等,可对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活性加以抑制,使果糖和葡萄糖吸收延缓,进而降低血糖。

此类药物经口服用后,吸收率并不高,胃肠道内降解情况决定了其降糖效果。因此,应随进餐第一口食物共同嚼碎服用。虽然会出现一些不适感,但是能够自行缓解,可以多补充一些碳水化合物。

5、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

此类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匹格列酮等,可以使胰岛素在外周组织中的敏感性提高,减少胰岛素抵抗,实现胰岛素增敏效果。

此类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比较适用,应当在早餐后服用,不过肝病或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不能服用,否则会加重肝脏损伤。如果患者有三、四级心功能障碍,也不建议服用此类药物,否则会导致充血性心衰风险增加。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控制:

1、饮食

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必须保证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并且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在每日饮食中,不同成分占比应当为膳食纤维25~30g,蛋白质15%~20%,脂肪25%~35%,碳水化合物45%~60%。每天三顿正餐需要保证,同时可视情况增加2~4次加餐,定时定量控制每餐的量,保证热量均衡分配。

2、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血糖控制效果。但需要注意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建议选择散步、游泳、瑜伽、太极拳、慢跑等。运动中要随时注意心率水平,运动强度不要太大。运动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疾病变化情况。一般将运动后血糖控制目标设定为8.4~11.1mmol/L为相对安全区间。运动中应随身携带饼干或糖果,以免发生低血糖。

科学降糖,帮你调出好血糖!

(周口益健医院内科 张山岭)

责任编辑:杨小玉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