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怎么办,中医治疗你都知道吗
2023-5-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儿童、老年人、专业运动员、骨结核者、骨质疏松者、恶性肿瘤骨转移者,大部分可治愈,以下是关于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药物内治法
(一)中成药
第一,瘀血阻滞型。此证型者常用中成药有鸡鸣散、复元通气散、柴胡疏肝散等。
第二,肝肾亏虚型。此证型者常用中成药有七厘散、右归丸、虎潜丸、伤科接骨片、接骨紫金丹等。
(二)中药汤剂
第一,瘀血阻滞型。常出现于血肿机化期,即骨折后的1至2周内。此外,骨折类型不同,所用药物有所不同,包括:(1)四肢闭合性骨折,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建议用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顺气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对于上肢损伤者,建议加桑枝,对于下肢损伤者,建议加川牛膝;(2)肋骨骨折、骨盆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折,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建议用大成汤、桃仁承气汤等。
第二,肝肾亏虚型。常出现于骨痂形成期,即骨折后的3至6周内。此外,治疗原则不同,所用药物有所不同,包括:(1)治疗以舒经通络为主者,建议用独活寄生汤、舒筋活血汤等;(2)治疗以活血化瘀、止痛生新为主者,建议用定痛和血汤和营止痛汤等;(3)治疗以祛瘀生新、接骨续损为主者,建议用新伤续断汤,对于上肢损伤者,建议加松节、桑枝,对于下肢损伤者,建议加五加皮、川牛膝。
第三,气血亏虚、肝郁气滞型。常出现于骨痂塑形期,即骨折7周后。此外,治疗不同,所用药物有所不同,包括:(1)治疗以健脾养胃为主者,建议用归脾汤、参苓白术汤、补中益气汤等;(2)治疗以温经通络为主者,建议用当归四逆汤、麻附细辛汤、麻桂温经汤等;(3)治疗以滋补肝肾为主者,建议用生血补髓汤、壮筋养血汤、六味地黄汤加味等;(4)治疗以补益气血为主者,补气建议用四君子汤,补血建议用四物汤,气血双补建议用八珍汤、圣愈汤、十全大补汤等。对于上肢损伤者,建议加桑枝;对于下肢损伤者,建议加怀中膝。
二、药物外治法
骨折常以药膏、膏药、搽擦剂、熏洗剂进行外治,其中药膏、膏药、搽擦剂应用较广,熏洗剂较为常用。常用膏药有镇江膏、活血接骨膏、东方活血膏等,常于骨折中期使用。常用搽擦剂有正骨水、云南白药喷雾剂等。常用熏洗剂有五加皮汤、海桐皮汤、四肢损伤洗方等,常于骨折初期及后期使用。
三、电针
常取主穴有曲池、髀关、解溪、阿是穴、足三里等,常取配穴有合谷、内关、阳陵泉等,可起到功能尽快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的作用。治疗若为全身配穴,注意上肢接正极,下肢接负极;治疗若为局部穴位,注意阿是穴接负极,余穴接正极。此外还需注意电流量应以患者有针感、肌肉明显收缩为宜。
四、刺血
常取主穴为阿是穴,即局部肿胀处,可起到迅速消肿的作用。治疗时应以消毒三棱针直刺血肿处直至骨膜下。若患者骨折病程较长,建议患者刺血后加拔火罐,待至瘀血流出后再行手法整复,注意局部应用夹板固定。
总之,骨折是常见病症,由于该病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为保证患者生活质量不受影响,还需积极通过中医进行治疗。
(许昌龙耀医院骨科 翟东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