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降压药的几大误区
2023-5-1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我国有近3亿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通过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千万。通过药物治疗虽然可以让血压保持长期平稳,进而把它带给身体的伤害风险降到最低。但是前提是患者一定要配合专业人员,科学服药,否则很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影响高血压的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会遇到一些患者,由于对高血压这一疾病的了解不够,以及身边其他错误信息影响导致用药时经常出现以下几大误区:
1、只要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服药。
临床有些患者经常会认为 “我现在没有头晕、头痛的感觉,所以,即使血压高了,也可以不用吃药”。其实,血压的高度与患者的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却与并发症密切相关,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所以,即便患者没有出现高血压的症状,如头晕、头痛、头胀等症状,也需要根据所测血压高于正常,遵从医生做出的高血压诊断,除了低盐饮食,还需要及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防止高血压造成心脑肾及眼底的损害。
2、降压药伤肝伤肾。
目前没有研究显示,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会直接损伤肝肾。其实真正伤肾的是高血压,相比降压药物那些明确又可控的副作用,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本身对肾脏等的损害是远大于药物副作用的。有些患者空担心这些明确又可控的副作用,停了药,加大了血压的波动,也就加大了对肾脏等的损伤。
3、盲目效仿他人服药。
降压药品种繁多,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对于一个降压药物方案,医生需综合考虑诸如基础病情、并发疾病等诸多个体化因素,往往不能平替。如确实需要更换方案,需咨询专业人员。
4、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虽然高血压会给患者带来危险,但临床治疗中和生活中控制血压也并非降得越快越好。临床治疗中通常除了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面临生命威胁,医生是不会力求降压速度的,因为短时间的快速降压会造成脑灌注不足引发类似于脑梗的意外。当高血压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就误以为高血压已经痊愈,自行停药。这种做法非常危险。降压药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才能在患者体内持续发挥药效,使血压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如果患者擅自停药,体内药物浓度突然降低,打破平衡状态,会使血压反弹,波动过大的血压容易刺激血管,增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的风险。
5、降压药会有依赖性,最好不吃。
高血压患者之所以要长期服药,是因为疾病本身是慢性病,有“依赖性”,而不是降压药有依赖性。患者们服药的目的是依靠降压药控制血压,而不是离不开降压药,降压药不是成瘾药物,这一点要明确。
通过以上几种“误区”的总结,相信大家对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我们平时该如何合理服用降压药呢?
1.高血压患者在血压超过180/110 mmHg就要警惕了,及时服药,同时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忌暴饮暴食,规律作息,不要剧烈运动。
2.高血压患者一旦确诊,需要长期服药,不管是加大剂量还是减少服药都会打破体内原有的药效平衡,引发副作用,因此服药要以医嘱优先,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以免引起血压反跳和剧烈波动。
3.每日血压有两个高峰期,7:00-10:00达到最高,16:00-20:00是第二个高峰,在这两个高峰期前服用降压药效果较好,因此建议,晨起即刻服用每日一次的降压药物,若需要下午服用的药物,建议在15:00左右服用。
(桐柏县中心医院药剂科 顾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