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的饮食注意事项
2023-5-1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体检时,有些人会非常惊讶:我身体一点异样也没有,怎么就得了胆结石?其实,胆结石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胆道系统疾病,特别是近几年,胆结石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一般以4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少数老年人也会出现。除此之外,根据临床研究发现,胆结石的发病大多数与日常饮食也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以下几种不良饮食习惯最容易导致胆结石的发生:
1,不吃早餐:经常性地不吃早餐,特别是空腹持续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胆汁的分泌量不断减少,此时胆固醇就会处于过饱和状态,因此胆固醇等物质非常容易在患者胆囊内沉积,长此以往就可能形成胆结石。
2,不健康的饮食:若日常生活中缺乏健康和规律性的饮食,容易导致蛔虫不慎进入到身体中,当蛔虫进入胆道后就容易造成胆道梗阻,同时虫卵本身死亡后也将转变为晶核状态,长此以往就将形成胆结石。
3,饮水量少:日常生活中的饮水量过少,容易造成身体当中沉积物质无法及时有效地排出到体外,长此以往就可能形成胆结石。因此改善胆囊健康状况并预防胆结石的措施之一也包括适量的饮水。
胆囊结石最常见的危害就是引起胆囊炎,包括急性和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会和胆囊壁的收缩产生摩擦和碰撞,容易引起胆囊炎。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时还会伴有发热、寒战等。其中有一部分的胆结石患者会出现胆绞痛,一般来说,胆囊形状是葫芦形,在吃了油腻食物以后,胆囊结石会容易卡在胆囊的颈部或者胆囊管里面,胆囊被颈部的结石或者胆囊管的胆石堵住了以后,胆汁就会流不出去,胆囊为了排除胆汁,就会强行收缩。短时间内强烈的收缩,就会产生强烈的绞痛。
除了胆囊炎以外,有些小的胆囊结石会进入胆总管,很容易导致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可以造成胆管梗阻,轻则疼痛,重则腹痛剧烈、黄疸、寒战发热,甚至休克、出现精神症状等,不及时抢救甚至会危及生命。胆源性的胰腺炎中有小部分呈现凶险的临床重症,很快出现患者休克、腹膜炎等,临床处理棘手,死亡率高。就是幸存下来,后遗症率甚高,会影响生活和工作。还有一小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因为胆囊结石长期炎症刺激还可能会导致胆囊发生癌变,情况十分危急.
所以,为了避免以上几种情况发生,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从“饮食”方面入手,注意胆结石的预防:
1、禁止暴饮暴食,不规律地饮食,被打乱的作息时间,都可能引发胆结石的出现。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到三餐规律,进食得宜。
2、限制餐后零食:很多家庭喜欢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看电视,有研究认为,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有可能是导致胆结石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因为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会致使胆汁中的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导致胆结石的发生。
3、多运动,多喝水,不憋尿。很多人希望在节假日好好休息,猫在家里,而较少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能导致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胆汁排空延迟,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尤其对于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女性身体里的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促发结石形成。多喝水,不憋尿,有助于结石物质快速排出体外,并降低胆囊中的胆汁浓度。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病诊疗中心外科 李梦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