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问题解答
2023-5-3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紧急情况,当急性呼吸衰竭发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口唇发绀、出汗、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因此,许多人对“急性呼吸衰竭”谈之色变,身边的人发生该状况时更是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来加强对急性呼吸衰竭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
一、什么是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是因肺部疾病、气道阻塞等原因,导致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因此导致严重缺氧的发生,伴有或不伴有大量二氧化碳潴留于血液中,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全身多系统受累。
二、急性呼吸衰竭常见病因
1.气道病变:如支气管痉挛与气道堵塞,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通常引起急性Ⅱ型呼吸衰竭。
2.肺组织病变:如肺炎、重度肺结核、严重的肺间质性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动脉样分流,发生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急性呼吸衰竭。
3.肺血管疾病:如肺血管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炎等,肺泡血流不足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4.胸廓胸膜以及横膈病变: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胸腔积液、胸廓畸形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造成急性呼吸衰竭。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如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导致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都会造成急性呼吸衰竭。
三、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属于最早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常呼吸浅速,严重时可呈点头样呼吸。
2.发绀:属于缺氧的典型症状。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动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增加,致耳垂、口唇、口腔黏膜、指甲呈现青紫色的现象。
3.神经精神症状:急性缺氧可表现为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如合并急性二氧化碳潴留,可表现为嗜睡、淡漠、扑翼样震颤,以至呼吸骤停等。
4.循环系统症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可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缺氧可引起肺血管收缩致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引起右心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表浅毛细血管、静脉扩张,表现为皮肤温暖、红润、多汗、头痛等。
5.泌尿系统症状:缺氧可以导致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严重缺氧可以导致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少尿,无尿,血尿素氮以及肌酐增高,代谢性酸中毒等。
6.消化系统症状:缺氧可以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可以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或者急性应激性溃疡,表现为呕血,黑便等。
四、如何预防急性呼吸衰竭?
1.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进行预防,发病后及时治疗。
2.日常注意天气变化,注意保暖,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防止感冒。
3.年老体弱者可在秋冬季节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五、急性呼吸衰竭怎样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拍背、翻身、雾化,清理口、咽、鼻部的分泌物,氧疗包括鼻导管吸氧和面罩吸氧,此外还有营养支持;
2.药物治疗:包括祛痰、抗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等治疗。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根据病人的症状、痰培养结果,可以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碳烯类等抗生素;化痰药有氨溴索和溴己新;激素可以选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呼吸兴奋剂可以选用可拉明、洛贝林等;
3.机械通气:对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等,经过上述治疗效果不好,可以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必要时气管切开,进行有创呼吸机治疗。
六、身边的人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应该怎么做?
1.对于意识不清者,不能配合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气道有分泌物者需注意清理,立即拨打120送至就近医院。
2.对于意识清醒,还可以说话者,可以简单询问病史情况,如果患者是因支气管哮喘所致的呼吸衰竭,需查看身边有无支气管舒张剂,可予吸入,同时注意疏导患者情绪,避免其恐惧、焦躁而增加氧耗。
3.家中有吸氧机或者无创呼吸机者可以先给予吸氧或无创呼吸机使用,待120医生到场后简单告知病史情况,协助医务人员转运。
(永城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周士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