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的症状及治疗
2023-5-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起病于青春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以下症状:1.月经失调:为主要症状,多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周期35-6个月)或闭经,闭经前常有经量过少或月经量稀发。也可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或行经期或经量无规律;2.不孕:生育期妇女因排卵障碍导致不孕;3.多毛、痤疮:是高雄激素血症最常见的表现,出现不同程度的多毛,以性毛为主,阴毛浓密且呈男性型倾向,延及肛周、腹股沟或腹中线,也有出现上唇和(或)下颌或乳晕周围有长毛等。油脂性皮肤及痤疮最常见,与体内雄激素积聚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4.肥胖:50%以上的患者肥胖(体重指数>25),且常呈腹部肥胖(腰围/臀围≥0.8);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性激素过多、游离睾酮比例增加及瘦素抵抗有关;5.黑棘皮症:阴唇、颈背部、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等处皮肤皱褶部位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呈对称性,皮肤增厚,质地软。
对于多囊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一)调整生活方式:肥胖患者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以降低体重和缩小腰围,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睾酮水平,从而恢复排卵及生育功能。
(二)药物治疗
1.调节月经周期:定期合理应用药物,对控制月经周期非常重要。
(1)口服避孕药:为雌孕激素联合周期疗法,孕激素通过负反馈抑制垂体LH异常高分泌,减少卵巢产生雄激素,并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调节月经周期。雌激素可促进肝脏产生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减少游离睾酮。常用口服短效避孕药,能有效抑制毛发生长和治疗痤疮。
(2)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可调节月经并保护子宫内膜。对LH过高分泌同样有抑制作用,亦可达到恢复排卵效果。
2.降低血雄激素水平
(1)糖皮质类固醇: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雄激素过多为肾上腺来源或肾上腺和卵巢混合来源者,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能有效抑制脱氢表雄酮硫酸盐浓度。
(2)环丙孕酮:具有很强的抗雄激素的作用,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体内睾酮水平降低。
(3)螺内酯:抗雄激素机制是抑制卵巢和肾上腺合成雄激素,增强雄激素分解,出现月经不规则,可与口服避孕药联合应用。
3.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可抑制肝脏合成葡萄糖,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降低血胰岛素水平达到纠正患者高雄激素状态,改善卵巢排卵功能,提高促排卵治疗的效果。
4.诱发排卵:对有生育要求者在生活方式调整、抗雄激素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基础治疗后,进行促排卵治疗。
(三)手术治疗
1.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对LH和游离睾酮升高者效果较好,LOD可因热损伤对个别患者可能出现治疗效果欠佳,这样对患者身体伤害很大,也会增加盆腔粘连及卵巢功能低下的风险。
2.卵巢楔形切除:可降低雄激素水平,减轻多毛症状,提高妊娠率,但这种方法对患者的创伤性很大,术后卵巢发生粘连率也相对增加,临床已不单独因为多囊卵巢去行开腹或腹腔镜治疗了。如果伴有合并症状顺便手术治疗多囊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例如:患者因多囊造成不孕,如试管受孕的行剖宫产术,顺便行多囊卵巢楔行切除术,效果非常好,再次受孕率极高。
(鹿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桑海霞)